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1 浏览数:3422

一、选择题

1.

中古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单就绘画来说就有着悠久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逐渐走向成熟,还出现了山水画和花鸟画,技法形式和题材风格五彩纷呈。当时有三位画家,被画史上合称为 六朝三大家 。这三位画家是(  )

A.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B.吴道子、陆探微、张僧繇C.张择端、张僧繇、陆探微D.郑板桥、陆探微、张僧繇

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3.

今年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80周年,当年红军长征的胜利(  )

A.宣告土地革的胜利完成B.使反动派放弃了消灭红军的企图C.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D.彻底粉碎了反动派对红军的围剿

4.

中国缅甸两国总理声明指出: 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这里所说的 原则 是指(  )

A.求同存异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和平外交原则

5.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D.为西欧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6.

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的拱门、拱顶和飞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向上延伸的方式,造成一种飞升和高耸入云的视觉效果。教堂正面两个塔楼,屋顶尖塔直插蓝天。 下列古代建筑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

A.麦加清真寺B.麦加克尔白神庙C.雅典帕特农神庙D.巴黎圣母院

7.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很快,这事件就成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普林西波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1914年,俄、德、英、法等国纷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从萨拉热窝事件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

A.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的唯一手段B.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C.列强的争夺中,民族独立无法实现D.个人意愿与民族利益无法调和

8.

下表是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类别

工业生产

出口贸易

黄金储备

比例

50%

33.3%

75%

上表表明(  )

A.美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B.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
C.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战争和科技无关D.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二、材料题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宋朝历史情况简表

朝代或作品

历史情况或内容

陆游《杂赋》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宋朝初期

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

宋朝时期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到。……

——摘边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我国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怎样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9分)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三 1881年,为例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世界格局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分别是欧盟会旗、亚太经合组织会标、世贸组织的标志、某型号飞机的外国零件供应图

(1)材料一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是什么?(3分)
(3)简要说明材料一、二所体现出来的趋势和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