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1. 江西省九江市2016年第三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38

一、单选题

1.

有人认为“China”是昌南镇的音译,也有人认为是 的音译,但也有学者认为,“China”来源于“Cina”(支那)一词的语音出自荆楚,其人文含义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该观点强调“China”一词来源于(  )

A.经济结构变化B.经济生活形态C.制瓷业的发展D.秦帝国的建立

2.

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 六条问事 六条问事 中有四条是针对 二千石 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

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解决诸侯王国问题C.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D.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3.

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来《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儒学教育经历了由 五经时代 四书时代 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儒学糅合诸子学说C.科举制度创立发展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①天人合一 ②与民休息 ③兼爱尚贤 ④ 道法自然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5.

据统计,在1872年到1913 年之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实业的地主大多有某种官僚身份。据材料可判断(  )

A.晚清地主大多热心投资实业B.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有两面性C.政府积极鼓励近代实业发展D.近代民族实业发展后天畸形

6.

有学者认为: 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 我者 打起驱除满族的 他者 ,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 我者 他者 的相对地位。 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

7.

1938 年武汉保卫战时期,人人都觉得国共两党风雨同舟,共赴国难,但到1941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裂痕却越来越大,以至兵戈相向。导致双方 裂痕 变大的直接原因是(  )

A.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调整侵华政策B.百团大战凸显了中共日益壮大的实力C.国民党、共产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D.因阶级矛盾,当时国共两党全面对抗

8.

有学者指出, 20 世纪50 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 共产主义 的威胁和外国 帝国主义 的威胁。…… 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俱,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平等。 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

A.双百 方针的提出——罗斯福新政B.人民公社化运动——福利国家C.双百 方针的提出——福利国家D.人民公社化运动——罗斯福新政

9.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 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理在尘土之中。 下列表述不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雅典民主易造成多数人暴政B.雅典民主易导致权力的误用C.雅典民主是奴隶主内部民主D.雅典民主易使政客裹挟民意

10.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同流而异趋 ,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 兄弟 ,在道德范围内为 仇雠(chò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11.

下列表格是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此表格不能说明(  )

18701913

19501973

日本

234%

925%

英国

190%

296%

德国

281%

599%

法国

163%

502%

美国

394%

392%

A.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发展相对缓慢B.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期
C.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平衡性D.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2.

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二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封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是因为西方国家推行(  )
①霸权主义 ②强权政治 ③人权优先论 ④ 冷战 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以 四书五经 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16分)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与传统书院相比,维新派开办新式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创造生活。(12分)
材料 1.0”(1492~18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在 2.0”(1800~2000年), 推动力来自企业;在 3.0”(2000年后),推动力则来自个人。

——【美】托马斯· 弗里曼 《世界是平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 1.0” 2.0” 3.0”三个时代中任意选取两个时代,分别予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 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路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近代化路径不同的原因。(9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 光荣革命 ,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材料二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 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视 南北议和 为中国版 光荣革命 的原因。(6分)
(2)提炼材料二观点,并结合当代中、美两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 危险的大国竞技场 ,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
(2)谈谈阻碍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的内部因素。(9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 和气 。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

——摘自网易: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

材料二 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
材料三 1881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为了加强海防,他在任内多次赴上海巡视。有一次,他带兵持械乘轿去上海租界巡视。起初,外国巡捕以无照会持械为由,加以阻拦。左宗棠大怒,义正词严地声明: 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界耳,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地,何照会之有? 他命令亲兵 枪实弹,刀出鞘而行。 结果, 西人除道,换升中国龙旗,声炮十三响,观者如堵,诧为从来未有之事。

——摘自人民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为什么历史青睐左宗棠?(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历史人物左宗棠的多面性。(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