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1. 辽宁省沈阳市2016年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49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 军市 ,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这反映了(  )

A.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C.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D.各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反映

2.

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3.

清朝书法家梁峨在《评书帖》中说: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市民阶层壮大,促进书法艺术的产生B.唐朝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对规范和风骨的迫求
C.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人以书法展现个人修养D.元明时期文化专制高度加强,使书法艺术渐趋没落

4.

针对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严复主张 体用不二 ,提出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此主张的目的是(  )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B.完整系统引入西学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

5.

1906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磋商谈判,并最终于1907年签订了《禁烟条件》。公开由政府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这体现了(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C.鸦片贸易罪恶被深刻认识D.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

6.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

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B.大跃进 扩展到教育领域C.一五计划 超额完成任务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7.

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3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  )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

8.

在古代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中,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农民往往由于拥有一小块土地,才有资格成为城邦公民集体的一员。这说明(  )

A.农业是希腊城邦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B.外邦人可以购置土地获取公民身份C.继承土地的女性公民可拥有政治权力D.城邦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

9.

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 新型的控制 指的是(  )

A.虔诚的信仰B.教会的仪式C.真诚的善行D.神父的指引

10.

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的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  )

A.研究的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化B.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C.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D.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11.

1918年到1964年间苏俄(联)联结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措施经历了 军事动员一商品市场一行政计划一物质利益 的演变过程,这里 行政计划 阶段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

A.实行余粮征集制B.征收固定粮食税C.掀起农业集体化D.下放经营自主权

12.

在中东,美国拥有庞大的海空军基地,为了让朋友放心,并威胁竞争对手。在东亚,美国海军把太平洋当作一个 美国的湖 ,保证航运自由并让盟友安心。在欧洲,美国的军事支出占北约全部支出的75%。这一现象(  )

A.说明美国保卫世界和平B.是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体现C.是两极格局终结的产物D.表明多极化格局趋势严重受阻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25分)
有学者将法律秩序定义为:当人类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法律与社会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互动,产生的社会主体间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
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社会,国家的政权统治在最基层乡土社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由此也产生了国家法与民间法(以伦理道德为主的民间调解),即二元性法秩序。
近代晚清以来,伴随着西方法律移植,中国传统的法秩序开始接受现代化的改造,但是制度的先行和观念的滞后,中国的法秩序依然呈现二元性。
在现实中,不论是中国的古代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并没有因为民间法和国家法性质的不同而造成法律秩序的内在紧张……调解作为由第三方主持下的双方合意达成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法律秩序的选择上,更具有自主性,因此,从理论上讲,调解更能体现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的组合,大小传统的沟通与弥合。

——摘编自王彬、褚晓琳《乡土社会秩序形态与调解史迁》

材料二 18世纪初,治安法官成为英国地方名副其实的 统治者 。治安法官的权力涵盖治安、行政、司法多方面。18世纪中后期起,在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的改革运动兴起,由于治安法官贵族 家长式 的统治方式,如行使权力的专断与任意,利用治安权力对激进改革派与工人退动的镇压,对地方的管理松驰,落后等等。这些弊端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文化与需求。
19世纪,治安法官逐渐走向衰落与转型,英国通过地方政府改革,逐渐剥夺治安法官的行政权、治安权,通过司法改革使其最终蜕变成为纯粹的司法官员,负责简单的刑事案件。

——摘编自顾荣新《12世纪—19世纪英国治安法官的起源与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治安法官转型的原因。(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近代中英法律秩序的认识。(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学者李玉用图9去阐释晚清革命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动态过程: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图9的晚清革命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动态过程进行说明。(要求:可以就其中一个阶段予以说明,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啊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 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 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 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 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 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 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一一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6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调查户口章程》,开始全国范国的户口调查,这次户口调查基本其备了近代人口普查的几点主要特征:
①官方性——由政府发布命令统一组织进行
②全国性——包括全国所有国民
③退人进行——按人个别进行填报
④同时进行——以一个特定时间为标准进行调查
⑤系统处理—一将调查资料编成统一的表格

——摘自侯杨方《宣统年间的人口调查》

材料二 (清末)哪里搞人口普查,哪里就进入紧急状态,百姓认为调查户口是官府灭门毒计,鸣锣聚众,在村旁挖一大洞将调查员活埋…… 新中国成立后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1953年普查时,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到人口调查登记站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

——摘编自《法制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人口普查呈现如上特征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清末和1953年民众对人口普查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图11是美国画家诺尔曼·罗克威尔1942年创作的作品《四大自由》,其内容反映了罗斯福总就1941年提出的 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的由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该画的出版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财政部在16个城市举行画作的巡回展,以推销美国战争公债。宣传画发行了四百多万份,募集到一亿三千九百多万美元。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以罗斯福的 四大自由 为感召,重建战后的世界。直至今天它们仍然,也应该继续影响世界和平与自由的进程。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画作《四大自由》创作的历史背景。(11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主张的 四大自由 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4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海瑞(1514年—1587年)生活于明期中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此数十年间,江南社会风气已开始大变,安静淳朴的农业社会,出现 末富居多,本富益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的景象,一些缙绅士大夫集官僚、商人、地主于一身,一时豪奸巨猾,诈伪纷争,兼并流行,奢糜成风。海瑞以右全都御史以右金都御史巡抚应天(南京)十府期间,针对吏治腐败颁布《督抚条约》等,内容有:禁迎送、请托、请客送礼,禁苛派银粮包揽侵欺、假公济私、苛派差役,禁官吏敷衍塞责、私役民壮、滥取民财民物、差遣人役骚扰乡里,禁官吏奸利侵吞、贿赂书吏,正军法、革募兵、定抚按出使车马等等。严令各府、州、县大小官吏 一体遵奉施行,俱毋违错
海瑞居官则能严于律己,恪守朝廷法令与封建道德规范,不畏权势,敢于为民请命,积极革弊兴利;生活俭朴, 不爱钱财。 他的言行赢得了百姓的尊敬, 人称 海青天 , 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清官 人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瑞颁布《督抚条约》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海青天 现象。(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