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8. 山西省太原市2016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53

一、单选题

1.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 五德始终说 颜色革命 实质上反映出(  )

A.儒学宣扬以德治国B.君权神授深入人心C.维护统治的合法性D.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2.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

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3.

三纲五常 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明朝(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市民文化开始兴起C.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D.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4.

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 同光中兴 ; 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 皇族内阁 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1870年以后,日本已经开始在全国实现工业化,但在中国,工业化仅仅是在有数的几个城市中得以实现。 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

A.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B.民族企业先天不足难以自立C.缺乏中央政府的领导与推进D.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强力抵制

6.

梁启超说: 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以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下列主张与梁启超意图相似的是(  )

A.民为邦本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人民主权

7.

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 二十一条 的朱批原件中,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 办不到 ;他还写道: 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 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这反映出(  )

A.袁世凯拒绝接受 二十一条 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C.民国初年外交受制于实力D.北洋政府对日政策强硬

8.

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 2600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中国出现 逆城市化 反映了(  )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B.一五计划 的城镇化建设过于超前C.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D.党中央对 倾错误进行局部调整

9.

苏格拉底被控诉 不敬神灵,蛊惑青年 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 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 ,其著作被焚毁;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 不敬神 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这说明(  )

A.人文精神深刻影响雅典社会B.神权主宰雅典社会各个领域C.城邦对公民思想自由的限制D.哲学家在雅典没有生存环境

10.

1799年,在 空想社会主义者 欧文的工厂中,70%的工人在18岁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13岁以下的儿童,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按照保守估计,当时的英国工厂,特别是纺织厂中,50%以上的工人都是儿童。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工厂主追逐利润最大化B.新兴行业存在 用工荒 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对立D.童工成为工业化的主力

11.

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就是指 互联网+制造 。结合图4回顾以往的科技创新归程,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1.0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工业2.0将人类带入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和电气化时代
C.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促使第三产业产生D.都以创新为手段,体现了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12.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有学者绘制成图5所示,其所代表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A.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B.美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C.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D.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北宋统治者认识到,钱者,人君之大权,故钱必官自鼓铸。设提点诸路坑冶铸钱司,统领全国26个铸钱监,确立钱文式样,用剂八十八两,得钱千,重八十两十分,其剂,铜居六分。铅锡居三分……大严私铸之令,铸者依法加二等,私造交子者,罪以徒配。

——摘编自姚兆余《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

宋人张方平说 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 北界(辽)公私交易,使本朝铜钱 ,南洋诸蕃国 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 。近代考古更是证明,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属于阿杜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圈的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宋钱广泛流通,成为当时区域性的 硬通货

——吴钩《宋代大航海》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以黄金为参照、美元为中心,欧洲货币汇率紧盯美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由此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70年代随着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货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成为区域性 硬通货 的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况指出北宋时期和二战后货币国际化的异同点。(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史学家钱乘旦在谈及现代化的进程时提到:除立新派和守旧派外,存在第三种立场。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从而为避免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挑战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它是企图把 传统 现代 调和起来的一种解决方法。它是将 现代 服务于 传统 ,让 现代 传统 过渡,因此是 反现代化 反现代化 并不反对现代化,其实质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抗拒现代化的实质。

——摘编自钱乘旦《反现代化——一个理论假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现代史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对材料中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正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清末新政大事记

时间

进程

19014

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

19039

设立商部,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1905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废除科举制度,鼓励留洋。

1906

度支部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负责统一各中央地方衙门收支、

统筹外债借还以及规定对各省越时造报财政之惩处,实现全国预算。

19069

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6

改兵部为陆军部,编练新军,开办西式军事学校。为了筹饷,清政府还不惜巧立名目,多方搜刮。

19088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义务9条,议院不许干涉君主,臣民需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人权运动是由胡适、罗隆基等一枇留学欧美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发起的。 五 四 后,中国各种思想搏击争鸣,自由知识分子办报办刊、传布思想,各种论争不断。1928 年8月,国民党宣布 军政 告终, 训政 开始.党国体制及蒋介石的权威地位初步形成。1929年5月,胡适发表了《人权与约法》,指出武人政治、分赃政治是中国政治紊乱的两大原因。提出运用 契约论 天赋人权 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理论,建立法制,保障民权。主张国民政府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各方面专家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人权运动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各家报刊也纷纷刊文,探讨一党专政、人权、法治等问题。上海出现多个商业团体组织请愿团,要求国民党中央实行民主。从实质上看。 人权运动 乃十足的 宪政运动 。但由于实力弱小,他们不具备从事实际政治运动的实力和条件,只能幻想国民党自上而下推行宪政。人权运动在精英知识界掀起波澜,但广大民众却充耳不闻,实际成效也微乎其微。国民党对于人权派不断采取封杀手段,始终没有实行宪政。

——摘编自《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人权运动的主张并简析失败的原因。(9分)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在日本社会文化中占主流地位,1945年《每日新闻》在1946年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 放弃战争条款是必要的 的人高达70%。1949年4月,以民主同盟、全日本行业工会议会等社会团体为中心,发起有组织的 拥护和平大会 。1951年7月,全国性政治团体 日本推进和平国民会议 ,提出保卫和平宪法、反对美国军事基地、反对缔结军事协定等和平主张。50年代出现了反对美军基地的斗争,高潮是1960年反对 新日美安保条约 的国民运动。1955年8月,广岛召开第一届 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 。9月,日本成立全民性的反对核武器团体 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 。受其压力,1956年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 要求禁止核试验决议案 。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反思战争、追求和平的作品。例如描述原子弹轰炸灾难的小说《长崎的钟》、《横尸遍野的城市》、《夏之花》等。但另一方面,文部省修订中小学《学习指导要纲》,指导将战前日本的对外 侵略 全部改写为 进入 ,此外,有关 731部队 、随军慰安妇、南京大屠杀、 三光政策 等战争罪行也逐渐在教科书中消失。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得失》

(1)根据材料,概况二战后日本和平主义运动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夺和平主义思潮的认识。(7分)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慧能(638~713年),世称禅宗六祖,生于岭南,三岁丧父,家境贫寒,靠上山打柴做零工维持生计。虽不识字,但悟性极高,听人诵读《金刚经》,便欲北上寻求佛法。历经千辛万苦终求法于黄梅五祖道场。所做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深得五祖赞许,遂为法门的衣钵传人。
慧能认为心性本净,佛性人人皆有,不须外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顿悟成佛,创顿悟禅;主张不打坐,无须累世苦修,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佛法,创生活禅;主张众生皆是佛,平常心即是佛。主张不读经,不立文字,摒除繁琐的宗教仪式。
自唐朝到宋朝,慧能多次被皇帝赐予称号,其思想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面旗帜,在他的影响下,禅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信徒众多,形成 一花五叶 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六祖慧能》

(1)根据材料,概括慧能禅师思想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慧能禅师思想的成因及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