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1.2016届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6 浏览数:141

一、单选题

1.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匪夷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鸦片战争B.中英战争C.通商战争D.匪夷犯境

2.

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下列关于前后两种类型 垄断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B.实质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都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

现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打破 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 所有制崇拜 ,每一次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下列与打破 计划经济崇拜 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二、材料阅读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蕃、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薛福成《变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 天下观 的变化。(4分)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8分)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国家主义 思想。(9分)

5.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 大雅之堂 ,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一一张之洞等在清末 新政 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四 这次全国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与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占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摘自栾曦 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主要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教育理念及产生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4分)
(4)指出材料四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 。(6分)

三、开放性试题

6.

历史地图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面四张图,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图1到图2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
材料二

图3到图4 疆界 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1)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2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0分)
(2)依据图3和图4提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7分)(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