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3. 天津市南开区2016年高考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9 浏览数:292

一、单选题

1.

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中藏有一幅明初(1389年)绘制的绢绘本巨型世界地图,题为《大明混一图》,其地理覆盖范围包括亚、欧、非三大陆。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绘出了非洲大陆的形状。据此推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西交通扩展为此地图的绘制奠定基础B.郑和的远航为此地图的绘制提供了线索C.当时中国地理知识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D.当时中国海外贸易范围已覆盖欧亚非地区

2.

《罗马法原论》: 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 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此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保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注重用法律维护社会稳定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3.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 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下列思想主张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三民主义 师夷长技以自强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4.

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 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  )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D.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5.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那种挑战 是指(  )

A.苏联的威胁B.美国出现经济滞胀C.中国的发展D.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6.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修正的手段,两者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

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B.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C.市场与计划相结合D.扩大 福利国家 规模

二、材料阅读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在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未被中断,成为人类历史上延续最长的文明,在经历了外族入侵、朝代更替以及半殖民统治后依旧延续至今。相比之下,其他古文明和社会因种种原因而中断。例如,古埃及和希腊文明因罗马人的入侵而中断,内部腐败和战场失利则断送了罗马帝国的辉煌,波斯人结束了巴比伦的繁荣。

——摘编自【美】熊玠著《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材料二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三 在现代东亚世界,新加坡提出了 亚洲价值 ,主要是指东亚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价值体现。其被概括为五大原则:一、社会与国家比个人重要;二、国家之本在于家庭;三、国家要尊重个人;四、和谐比冲突有利于维持秩序;五、宗教间应互补、和平共处。

——摘编自吕元礼著《亚洲价值观:新加坡政治的诠释》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他古文明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历久不衰的原因。(9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两种治国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你如何认识它们?(6分)
(3)有学者认为: 亚洲价值 体现了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依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此学者的观点?(4分)

8.

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早期西欧现代化和晚近东亚现代化不同启动背景与方式比较

西欧——内源性现代化

东亚——外源性现代化

①现代化启动内部条件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

②现代化启动外部条件

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

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

③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改革或革命,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下而上

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

④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

自主型市场经济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

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1)依据②西欧现代化启动外部条件,指出15世纪发生了什么历史大事,成为西欧现代化启动的催化剂?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5分)
(2)以19世纪后半期近代中国两次重大变革运动为例,解释③东亚现代化启动的顺序。(6分)
(3)以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前)我国的经济建设为例,解释④东亚现代化的主流模式与战略。(8分)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1870年之后,机器制造业的地理分布从英国和比利时扩展到了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在1871年,德国钢产量才是英国的五分之三,到1914年已经是英国的两倍。1914年美国钢产量比德、英、法三国的总和还要多。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摘编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仅用三四十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又一次雄踞世界经济大国前列。90年代以后的世界格局和欧洲发展趋势为德意志的重新崛起提供了 历史性的机会 。新德国的设计师们做出了一个重要判断:随着世界大国经济实力的消长和政治能量的变化,每个国家将以符合自己身份的姿态重新登台表演。德国正在力图结束 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 的历史时代。

——摘编自刘连景著《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德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原因和特点。(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重新崛起有哪些有利的外部条件?新德国有怎样的战略新目标?(4分)
(4)综上,美德两国的崛起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历史启迪?(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