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7.2016届 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三)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6 浏览数:102

一、单选题

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的结果是(  )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D.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2.

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在破产风波中凄然去世,张謇这三十余年可谓生活在政治让人极其失望的年代,他说, 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心而已。 让张謇失望的这一时代的根本问题是(  )

A.官僚资本的剥削、吞并和排挤B.帝国主义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碍D.广大民众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3.

近现代西方的经济政策和理论经历了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混合经济的重大变革。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

A.实质是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B.实质是生产方式变化的表现C.实质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D.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二、材料阅读

4.

中国近代的外交是屈辱的。但是,随着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外交也逐步走向自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中国的抗战支援了苏联和美国的 先欧后亚 战略,使他们有可能集中力量在欧洲战场先战胜希特勒。在最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更是起了不容抹杀的巨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盟国在最后战胜法西斯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等重大国际事务上,没有中国的参加,是难以真正解决的。

——齐世荣 吴于廑《世界史 现代史下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1955年4月24日,亚非会议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10项原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亚非会议是世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里程碑。在万隆精神的鼓舞下,亚非国家汇成一股新型的政治潮流,为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中国以加入政治性国际组织为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逐步加入联合国专门组织和附属组织,并与国际奥委会、欧共体等建立合作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参加国际经贸和科技组织的活动剧增,先后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中国还开始参加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逐步签署了一系列裁军、军控文件和协议。

——据王逸舟《中国外交六十年》、王玲《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研究》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中国取得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并概括中国世界大国地位的体现。(4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并分析其实行的国内背景。(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万隆会议中作出的外交贡献;概括万隆会议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4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有哪些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新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8分)

5.

近现代世界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启蒙思想家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牛顿革命确立了充分尊重经验事实的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这种科学思维的普及和最初效应,还是一系列学科领域的飞跃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牛顿的科学成就和影响。(4分)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纺纱工兼织工;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技术的影响。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的中心是哪些国家?(4分)
材料三 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忍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锢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原因及影响。(7分)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曾预言: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纷纷针对各自情况,将发展科学技术列入首要政策议程,以迎接并推动知识经济的到来。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分析其特点。(3分)

6.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随着其综合国力的上升逐步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材料三 1935—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 中立 ,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美国又于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 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 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历史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 杜鲁门主义远不止是援助希腊、土耳其的一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完成,它标志着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为全球扩张。

——《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提出的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他提出这项原则的理由。(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 十四点原则 的背景和目的。(5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在1935—1941年间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
(4)指出材料四中二战后初期美国的霸权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实施的目的。(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