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4573. 浙江省义乌市普通高中2016年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1
浏览数:219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人要过怎样的生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
“
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
,有的提出
“
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
”
,有的说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苏格拉底 ②康德 ③卢梭 ④孟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
“
西洋景
”
。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
“
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
”
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
“
死一般的静寂
”
是因为( )
A.婚姻观念文明开放
B.担心美国政府干预
C.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D.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
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在①制定了第一个党纲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③发表
C.毛泽东在④签订《双十协定》
D.毛泽东在②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
“
抗大
”
,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为抗大规定了
“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
的教育方针,据此推断该校可能教授的课程有( )
①自力更生的劳动技能 ②敌后游击战战术 ③统一战线策略 ④农村革命和城市罢工策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宣传画是
“
看得见
”
的历史。图①和图②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对此最肴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 )
A.
“
黄金时代
”
的美国经济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
C.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
D.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精髓,是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说出来,使其成为利器,去扫除古典主义和贵族僧侣主义的颓废气息。以下作品最能体现该精髓的是( )
A.《老人与海》
B.《百年孤独》
C.《巴黎圣母院》
D.《人间喜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0.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到巧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选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材料三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至明清市镇机能的变化。(2分)试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对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4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英城市化的不同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化艰难发展的原因。(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世界上最早的国歌出现在荷兰。1569年,荷兰人民为抵杭西班牙统治者的压迫,高唱《威廉·凡·那史》冲向敌人,后来这首歌曲便成了荷兰的国歌。被借用的最多的国歌是英国国歌《天佑吾王》,1745年第一次演奏,1825年公定为国歌。瑞士、沙俄以及其他20多个国家都曾使用过此曲语。当代最短国歌是日本的《君之代》,也是受英国国歌启发完成于明治时期,歌词的大意为: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1974年,时任首相田中角荣曾提出要以法律形式把《君之代》确定为日本国歌,但该方针遭到社会各阶层的抵制。1999年日本国会表决通过《君之代》为日本国歌。
材料二
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由海顿作曲,最初是奥地利国歌,第1—3小节歌词由诗人霍夫曼于1841年创作完成。1890年威廉二舌选定它为德国国歌歌词—因为歌词中
“
德意志高于一切
”
很符合他的胃口,尽管作者写下这段话的原意被歪曲了。1922年全部歌词曲被首次定为德国国歌。1952年西德政府定此曲为国歌,但除了第三段歌词统一、正义和自由以外,其余几段歌词可能引起争议,不被采用为官方版歌词。(附三段歌词:德意志,高于一世,高于著书立说所有万物;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从马斯到默默尔,从埃施到贝尔特,德意志,高于一世,高于世间所有万物。德意志的妇女,德意志的忠烈,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乐曲;遍及世界,却永远保持他古老而又高贵的名声;鼓励我们从事高深的事业,即便要用去我们的一生。统一、正义和自由,为了德意志的祖国;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象兄弟那样团结起来,献出我们的双手和真心。统一、正义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为了实现这个使命,为了光耀德意志,让祖国永远的繁荣、昌盛!)
(1)有人说《天佑吾王》从诞生到确立为国歌的过程恰好是英国国力繁盛的过程,列举这一时期能够激发起英国人国家自豪感的具体事例三例。(6分)分析《君之代》1974年被日本社会抵制1999年又被接受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霍夫曼提出
“
德意志高于一切
”
的原意是什么?(2分)两次被歪曲的后果分别是什么?(4分)列举两位曾经激发霍夫曼在《德意志之歌》第2段写下
“
德意志的乐曲,遍及世界
”
感叹的音乐家及代表作。(4分)
(3)根据材料概括国歌表达感情的两种主要途径。(2分)对于要不要修改国歌的问题。有人认为要尊重历史尊重人们的感情不能改动,有人认为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4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