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6.2016届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7 浏览数:147

一、单选题

1.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 佛图户 。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 佛图户 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2.

1933 年,美元贬值约30%。1944 年,美、英、中等44 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 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这段材料中提到了美元两度贬值,其共同目的是(  )

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二、材料阅读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较大的范围内展开的,便于将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而且中华文明本身形成了完整和相互关联的整体,那些对中华文明构成威胁的文明,最终还是被这规模巨大的文明整体所吸收同化。再从内部来考察,与祖先崇拜相关,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着协调关系、维系国家、延续文明的作用。还有中华文明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维护国家生存和延续文明的发展。而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的精神,则使这个文明既有刚性又有韧性,兼容各种不同的文明。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标志,即汉字所发挥的作用,汉字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和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19 世纪中叶开始的,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西方文明与我国传统文明发生激烈的冲撞和交流。当国人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文明的抉择和转型时,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情感上,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痛苦的矛盾、斗争过程。然而,在世界文明的冲突和交流中,传统文明绝不会因某些人的激赏自傲而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也不会因某些人的鄙视自卑而割断其血肉联系。因此中国人开始自觉继承优秀传统文明和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中华文明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走向了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保持连续不断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文明的冲击对中华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影响,并指出我们应当以什么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明?(15 分)

三、开放性试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李植枬《整体世界历史初探》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把社会主义理念从政治诉求付诸于社会实践,从而诞生了著名的魏玛宪法。宪法中首次写入对家庭、妇女、儿童的保护,对全民教育的规范,对每一位公民生存权的重视。尤其在经济生活中,在平等原则基础上加入社会公正原则,即任何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但财产使用必须考虑财产使用者的利益,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任。宪法规定人民有普选权、创制权;采用责任内阁制,但总统有紧急命令权,可以暂时停止宪法中部分规定的效力。这部宪法内阁制取法英法,总统制仿效美国,人民复决制则源自瑞士。结构严谨到几乎完善,条文令人钦佩,读起来使人觉得完美无瑕的民主制度似乎就此获得了保障。1933年希特勒建立独裁统治后,魏玛宪法名存实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联邦德国,魏玛宪法为1949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所代替,该基本法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魏玛宪法的传统。一向以严谨和理性著称的德国人设计的这部宪法是德国历史上首次实现民主制度的宪法。它建立了一个议会民主制、联邦制的共和国。

——摘编自陆梅《魏玛共和国的灭亡和德国早期民主制的终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玛宪法制定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玛宪法与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相比实现了哪些突破。(9 分)

6.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6 年到1948 年,针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在东京进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判处了7 名甲级战犯死刑,16 人无期徒刑,还有多人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东京审判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对日本错误国策以及战争罪行的总清算,并向全世界宣告,策划、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但这次审判充满了种种矛盾和斗争,而且最终的判决结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盟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的所谓 战犯假释 的指令,岸信介等甲级战犯因此被释放和减刑,之后又撤销了各种 褫夺公职 的法令,这些战犯和曾经被清洗的人再次担任了公职,岸信介甚至后来担任了日本首相。至1950 年,美国就提前释放了所有关押的日本战犯。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东京审判 充满矛盾并未得到很好执行 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东京审判。(9 分)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 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天授六年(690)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在位期间, 劝农桑,薄赋徭 广言路,杜谗口 尝与宰相议及剌史、县令 ,并派遣 使者以六条察州县 大搜遗逸四方之士 ,下令 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 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 。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 世纪20 年代,在 五四 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与改革开放前不同,80 年代后,国内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肯定评价逐渐增多。如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 不但没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胆有识,放手选才,治国有方,促使唐朝继续向前发展 。认为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摘编自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武则天在20 世纪20 年代和80 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7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