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0.2015—2016学年度 湖北省荆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8 浏览数:131

一、单选题

1.

《左传·僖公十八年》载: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冬,邢人,狄人伐卫。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C.礼乐制不复存在D.血缘纽带趋向瓦解

2.

明代的厂卫组织拥有侦缉、审判、执行的权力,甚至可以干预行政、军事、立法事务,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除了皇帝之外,不受任何部门制约。厂卫制度(  )

A.体现君臣共治、分权制衡B.彻底解决了君权相权的矛盾C.行使了与内阁相同的权力D.通过特务制度加强封建皇权

3.

布政使与按察使同为一省行政长官,专司一省财赋及人事。 1853 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 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 。布政使 莫能问其数 反映出(  )

A.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B.晚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C.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D.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4.

《十二铜表法》规定:精神病人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监护人不忠实的,任何人都有权诉请撤换;其侵吞受监护人财产的,处以双倍于该财产的罚金。材料说明罗马法(  )

A.注重维护公平、公正B.注重财产权的保护C.主要保障贵族的利益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5.

德意志帝国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 55%和人口的 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说明(  )

A.德意志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B.德意志各邦仍然保留王国地位,实际上是松散的邦联
C.德意志各邦地位不平等,普鲁士控制了整个帝国D.德意志帝国是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执政

6.

19 世纪 50 年代初期,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 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 ”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是(  )

A.禁烟运动打击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B.太平天国断绝中外贸易将引发欧洲经济危机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D.太平天国运动将推动欧洲革命发展

7.

丁健在《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中说: 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利在政局稳定,实现民主共和B.袁世凯败在北洋军阀割据,未掌握实权C.革命党人胜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D.立宪派利在袁世凯复辟,实行君主立宪

8.

1927 年 9 月 26 日,中共陕西省委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决议强调加强军事工作和农运工作: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该决议反映了(  )

A.八七会议 精神的贯彻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工农武装运动蓬勃发展D.中共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9.

民国三十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向海内外华人发行无息债券 航空救国券 , 用于募款购机及推进航空教育。这体现出当时(  )

A.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控制B.国民政府过于依赖空战力量C.国民政府激发民族精神抗敌D.国民政府积极发动全民抗敌

10.

1952 年底,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毛泽东亲自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要求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1936 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 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1913 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 年曹锟宪法,1946 年蒋介石宪法,法国 1946 年宪法。材料表明 1954 年宪法的制订(  )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C.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11.

1917 年 11 月 11 日,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前身)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 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意见皆谓不过激烈派暂时掌握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联合而与之反抗。 该评论表明中国革命党(  )

A.反对俄国革命,批判激烈派B.认为俄国革命发生是偶然现象C.支持俄国资产阶级镇压革命D.希望中俄两党合作进行革命

12.

美国人威廉·沃尔斯在《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说: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 可见,美国(  )

A.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B.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C.否定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13.

据统计,到公元前 4 世纪前期,中国人口达到 3200 万以上,这是中国人口发展第一级台阶的最高峰。中国古代人口第一高峰期出现的主要条件是(  )

A.战争的平息和民族的融合B.政府对民众有效的社会控制C.大一统 政治局面的形成D.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14.

唐代中叶飞钱的出现,是金融市场交易的一大特色。民间悝史云: 有士鬻产于外得钱数百缗,惧以川途之难赍也,祈所知纳钱于公藏,而持牒以归,世所谓便换(即飞钱)者。 根据材料可知,飞钱的出现反映了(  )

A.连年战乱限制了商品贸易的发展B.古代货币纸币化的趋势,直接导致交子出现
C.长途大宗贸易发展,货币汇兑交易兴起D.受政治特权干预,违背了市场规律

15.

中国古代出现了表现形式各异的广告,如实物广告、幌子招牌广告、装饰广告、诗歌广告等。《洛阳伽蓝记》载“(洛阳)市西里之人多酿酒为业。河东人刘白堕善酿酒,季夏六月,以罂贮酒,暴日中一旬,酒味不动,饮之香美而醉。京师朝贵多出郡远相饷馈,逾以千里。 材料表明(  )

A.广告宣传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B.实物广告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广告C.广告依附于市肆店铺和经营交易场所D.广告成为宋代民众生活的主要信息来源

16.

德国经济史学家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 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 价格革命 ,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 (靠出售白银生存)”作者认为(  )

A.欧洲是依靠亚洲经济力量兴起的B.中国近代货币向白银资本转变C.西班牙靠出售白银实现社会转型D.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价格革命

17.

下表是英国 1751—1851 年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断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

年份

年均增长率%

总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17511801

089

217

052

18011851

188

442

067

A.英国殖民者从海外大量掠夺人口B.工业革命导致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C.粮食依赖进口影响人口增长D.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锐减

18.

下图是1798—1850 年中国银钱比价变化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对华鸦片倾销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丝茶大宗贸易衰减D.外国控制中国金融

19.

1902 年,清政府上谕称: 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此后清政府颁行了 10 余类近 20 项经济法规。材料表明(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成为清政府经济支柱B.清政府意在规范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营行动
C.清政府顺应法制化潮流,鼓励发展经济D.经济法规的颁布满足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

20.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郭士立 1831 至 1833 年曾三次进入中国沿海诸省搜集政治、军事和商业情报,并向沿岸居民散发大量宗教宣传品。这三次航行的经历,使得他深切地感到,打开中华帝国的大门已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他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B.推进中国人思想近代化C.消除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偏见D.在华进行文化精神渗透

21.

二战后, 在少数经济高度发达、 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1961—1965年, 我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 1887 万人, 压缩城镇人口 2600 万人, 城市化水平由 19. 8%下降到 14. 6%。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

A.中国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成为经济发达国家B.中国纠正 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
C.中国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推进逆城市化D.中国开展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运动

22.

下图为1860—1981 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增长率比较图。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世界贸易一直在持续不断增长B.经济危机使世界工业生产出现负增长C.二战期间世界贸易遭到破坏D.科技革命推动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23.

列宁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总和=社会主义。为此,苏联(  )

A.直接引进美国科技发展国家资本B.实行新经济政策来建设社会主义C.凭借斯大林模式实现了工业化D.发展交通教育事业培养美国式人才

24.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也被称作 经济北约 , 2015 年签约国达到 12个(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秘鲁、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文莱、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 40%。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B.亚太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C.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与集团化的产物D.战后经济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的里程碑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起源于西周的考绩制度,已有《大计法》作为对职官进行行政考核的依据。唐朝考绩奖惩制度臻于完善,一至九品流内官的考核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法》, 四善 即德、慎、公、勤,是考核官员的道德标准,以确定其对朝廷是否忠诚、效力; 二十七最 是依官员职务性质不同而界定不同的要求,如 训导有方,生途克业,为学官之最;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 等。官吏晋阶升级都要经过考课,合格者升迁,不合格者降级使用。宋代考课制度中除相应考课律法外,还有循资考核的磨勘制: 不问其功而问其久,官以资则庸人并进 。不少朝代明文规定考课官吏 取自上裁 ,强化了下级官吏归上司的依附性。明清时期考绩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有《考满法》、《考察法》、《考成法》,清有《京察法》、《大计法》等。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英国从 19 世纪开始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除要求自律外,还形成了一套具体的行为法律规范如《检察官准则》。其次是立法和司法机构对政府机构的制约:从法理上说,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司法机构有权对行政机构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再次,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 年, 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腐败法,即 《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 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1916 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再次扩大了公共机构的范围,即包括一切地方性和公共性机构。……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 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摘编自李靖堃《英国反腐败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和弊端。(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公务员管理制度的特点。(4分)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与英国公务员管理制度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英国用武力打开国门之前,中国人 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 。以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美国法学家亨利·惠顿 1836 年出版《国际法原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全本翻译成中文《万国公法》,总理衙门大臣奕 非常重视,1865 年刊成后分送京外各有关衙署。 《万国公法》在中国的出版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凡是邦国能自治其事,可谓自主之国;自主之国,自主其事,自任其责;自主之国无论其国势大小皆平行也,也就是主权国家平等原则,从此《万国公法》成为政府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依据之一。

——摘编自王瑛《李鸿章与晚清中外条约研究》

材料二 对西方国家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国公法》在中国出版的历史背景和影响。(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4 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期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跨国公司、知识经济

运用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概括该时期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作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初一反历代王朝抑制兼并的土地政策,采取了 不抑兼并 的措施。宋初把全部的政治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消除内部对皇权的威胁问题上,经济上采取大度宽容的办法,将臣下的注意力转移到 财力 方面。唐朝时期,随着均田制瓦解、两税法颁布,表明封建政府对土地私有化的变相承认,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的进程随之加速。因此,土地兼并实乃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宋太祖实行 藏富于民 的思想, 不管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财富最终会归国家所有。

——摘编自王兵《试论宋代不抑兼并土地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是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它对农民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是一批农民流离失所的祸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翻身的机遇。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 三农问题 ,核心是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尹红梅《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实行 不抑兼并 土地政策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6 分)并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 (2 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