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5.2015—2016学年度 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7 浏览数:106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认为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 。这种思想(  )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B.限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了发展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D.肯定了封邦建国的重要作用

2.

康熙皇帝曾说: 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 由此可知康熙时期(  )

A.君主权力高度集中B.中央集权空前加强C.官僚制度尚未成熟D.君臣权限划分不明

3.

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推动文化的普及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

4.

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  )

A.保护小农生产,抑制商业发展B.抑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C.确立土地私有,保护地主田产D.恢复周礼古制,实现儒家理想

5.

资本主义萌芽 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的 五朵金花 之一。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的判断上有 战国说 西汉说 唐代说 宋代说 明清说 ,这些分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  )

A.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不同B.研究者的价值观念不同C.研究者的知识层次不同D.对资本主义内涵的理解不同

6.

有葡萄牙学者认为, 尽管澳门在它坎坷的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危机,但一八四二年才是它真正衰落下去的日子。 这是因为一八四二年(  )

A.澳门逐步丧失中外贸易的特殊地位B.洋货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人民的反抗抵制了西方的入侵

7.

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占了清军重兵把守的大沽口。与此同时,英法军队协助清军防守上海,共同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这说明(  )

A.清廷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C.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D.清廷与英法既斗争又勾结利用

8.

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1835—1911年)曾经说: 中国并没有触怒任何人……她只是一个老大的病夫,过了若干世纪的太平岁月,无形消失了活力,现在正当她慢慢复苏的时候,却被这短小精悍全副武装的日本扑到身上……”这次 慢慢复苏 (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B.开始了引进西方政制的尝试C.实现了清代政权机构现代化D.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

9.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由此可知(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B.清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C.清政府逐步调整商业政策D.晚清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0.

1911年上海光复后,军政府强令人民剪辫,便有士兵拖住行人强行剪辫,引发公愤。后来,军政府发布新告示,对普通民众剪辫与否听其自然,不得干涉。这反映了(  )

A.上海军政府重视剪辫的政治意义B.清政府仍拥有广泛的统治基础C.人民不认可民主共和的观念D.上海军政府民权意识有所提高

11.

1936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 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 这说明(  )

A.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C.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

12.

近代中国产生过各种救国口号,例如 实业救国 经济救国 物质救国 工业救国 农业救国 航空救国 交通救国 君宪救国 教育救国 科学救国 卫生救国 医学救国 文学救国 。这说明(  )

A.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的思想主题B.西方侵略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C.近代中国救国运动缺乏统一领导D.近代救国口号泛滥,实际收效甚微

13.

有学者认为在历史上汉族通过吸收妨碍他们的 夷狄 扩大了控制范围,怎么对付这些 夷狄 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  )

A.一国两制的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方法

14.

1949年6月,毛泽东说,如果任何外国政府同蒋介石脱离关系并停止对他的援助,新的共产党政权便准备同它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逐步打破美国孤立和封锁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对西方国家仍持开放态度D.实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

15.

1973年,毛泽东在与基辛格的谈话中说: 过去中美两国是仇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横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 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 这说明(  )

A.美国仍坚持意识形态外交B.中国采取联美制苏的策略C.美国的霸权地位走向衰落D.美苏争霸苏联处于优势

16.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这表明(  )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17.

古罗马一位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法案规定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该案例反映了(  )

A.社会斗争推动罗马法发展B.古罗马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罗马法规定人人生而平等D.债务问题引起元老院的重视

18.

1793年9月,法国公安委员会颁布治罪条例,政治主张温和,对 自由 没有贡献的都在治罪之列。有学者指出: 这个时候,你是站在断头台下欢呼,还是在断头台前一边被刽子手捆绑,一边听着别人为你死亡的庆典欢呼,那全是看运气了。 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

A.背离了大革命的初衷B.自由观念获得普遍认可C.封建主义势力复辟D.人民获得了广泛的自由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英国圈地运动后,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

A.推动了英国议会制改革B.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C.加剧了农村的贫困问题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0.

19世纪中叶,纽约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 经济首都 ,人口更超过了英国的工业中心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的总和。但同时 城市中,复杂、依赖、贫穷和痛苦再加上有古罗马那样的肆无忌惮的奢侈,己取代了朴素、工业自由和财富均等。罪行、犯罪和疾病己进入了城市。 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

A.工业革命的成就和问题B.城市化进程的加速C.社会治安逐步失控D.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1.

单税主义是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社会主义流派,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 大协作 的理想社会。单税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同点为(  )

A.手段都是阶级革命B.结果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理论上都具有空想性D.目的都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22.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中国因此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又被联合国打上 侵略者 的印记,从此它被排除于联合国之外达20年之久。它也由于美国第七舰队的插手而无限期地延缓了它解放台湾的目标。 这一事件的发生(  )

A.使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C.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D.使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

23.

1960年赫鲁晓夫应邀访法。戴高乐在会谈时提出 缓和、谅解、合作 和表示同苏联共同建设一个 从大西洋到乌拉尔 大欧洲 的设想。戴高乐还密切了同东欧国家的关系,并不顾美国的意见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C.法国的实力能与美国抗衡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24.

有学者指出: 虽然我们一再被灌输冷战早己在80年代末期结束,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离开冷战的阴影……至今,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国际性的国家体系仍然被绑架在冷战结构中,仍然臣服于美国政府之下。 作者意指(  )

A.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多极化的趋势B.缓和与动荡并存是当今世界的局面C.欧盟外交不受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D.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据清末海关关册的记载:
材料一 来华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有:香港、澳门、台湾、日本、俄罗斯、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美国、英国等。
来华旅游的外国人主要有以下目的:①来中国从事进出口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商人:②投资开办各类工商企业、学校、医院、教会的人员:③世界各国的来华游历团、考察团和传教士:④往返探亲的侨民和领事馆人女:⑤观光游览和避暑消遣的游客。
材料二 来华旅游的目的地主要有:上海、广州、天津、九江、汉口、北海、梧州、琼州、三水、江门、汕头、厦门、福州、青岛、烟台、秦皇岛、牛庄、大连等。

——根据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来华旅游客源地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来华旅游目的地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政治根源于经济,并由经济决定。必须在经济基础上认识政治,政治是离不开经济而孤立存在的。一定的政治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制约。
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政治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的任何一个观点进行探讨。(可以对其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并进行论汪。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某西方学者关于鸦片战争的观点
该西方学者认为英国人坚定不移的道德信仰是:自由贸易对全人类,甚至对那有眼无珠的中国人都有利。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引述前香港总督包龄爵士的话说: 自由贸易就是耶稣,耶稣就是自由贸易。 他的逻辑是:耶稣是最道德不过的了,既然耶稣是自由贸易,那么自由贸易,包括鸦片的自由贸易,当然是最道德不过。该西方学者认为英国必须打垮中国的贸易壁垒。因为英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茶、丝与陶瓷,中国却很少买英国货,孚致英国严重入超,严重影响了英国全国上下的生计。他认为从外交平等的角度看, 中国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以万邦来朝为荣,完全没有,也绝对不容许外交平等的概念与做法,”英国为了争取天经地义的外交平等,必须狠揍这艘 残旧的、失控的、光凭庞大身形.装腔作势吓唬邻邦的一级兵舰

——黄宇和《21世纪初西方鸦片战争研究反映的重大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该西方学者的基本观点,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当时英国推行 自由贸易 的原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