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9.2015—2016学年度 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33 浏览数:138

一、单选题

1.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某政治制度 十分独特,因为存在着政治组织从属于家族祭祀,战争职能与宗教职能不分的密切关系。 该政治制度(  )

A.与古希腊政治文明大同小异B.与早期国家的起源一致C.具有着鲜明的血缘政治特色D.有效地强化了中央集权

2.

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避免皇帝决策失误C.确保皇帝的决断权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

张衡《南都赋》中有 冬稌夏穱,随时代熟 句,据《集韵》解释: 稌 ,糯稻也 穱,稻下种麦 。这表明汉代(  )

A.引进并推广了新农作物B.出现一年二熟的稻麦轮作复种法C.政府注重农业技术推广D.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已发展到顶峰

4.

隋朝统一以后……把州、郡并做一级。唐朝也沿其制,而于其上再设一个道的区域。一道之中,是没有长官的。中宗复位的这一年,分天下为十道,每道各设巡察使。 由此可见,唐代的道(  )

A.是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B.是中央为控制地方而设立的监察区C.其设立标志着地方行政转变为三级制D.其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5.

唐代诗人杜牧说: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草市 的出现(  )

A.突破了政府对商品交易地点的限制B.促进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C.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坊与市的布局D.促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6.

淳化元年(990)九月诏:江浙等路,民多流亡弃其地,遂为旷土。宜令诸州籍其陇亩之数,均其租,每岁十分减其三,以为定制,仍复给五年,召游民劝其耕种。 这表明宋统治者(  )

A.不抑兼并 以发展农业生产B.鼓励垦荒以促进经济恢复C.减轻人民负担以缓和社会矛盾D.奉行养兵政策以稳定社会

7.

明朝自成祖以后,历代皇帝嗣位,多由皇太后主持其事,但继位的皇帝出自阁臣的提名,则是前此所未有 。上述材料表明明代内阁(  )

A.阁臣的权位曾一度极度扩大B.阁臣逐渐演变为实职的宰相C.逐渐取代皇帝成为实权人物D.曾一度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8.

1858年11月,清政府同英、法、美三国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这一规定(  )

A.某种程度上利于抵制外来侵略B.便利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C.在一定时期内保护了中国市场D.有利于增加中国的海关收入

9.

下表是对81 家早期民族资本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统计的结果,该结果反映出(  )

人员分类

拥有企业数目

占总企业数的百分比%

买办及买办商人

29

35.80

官僚地主

29

30.86

一般商人

15

18.52

华侨商人

6

7.41

手工作坊主

6

7.41

A.早期民族资本家多由官僚及买办转变而来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C.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额较少D.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10.

史学家蔣延黻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 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中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他所说的 旧式的民间运动 主要是指(  )

A.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B.以宗教理论为指导的运动C.以追求平等平均为目标的运动D.承担反封建历史任务的运动

11.

1895年,清政府谕令各省: 招商多设织布、丝绸等局,广为制造 。其做法意在(  )

A.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B.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C.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D.完善机构以适应社会发展

12.

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 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这表明(  )

A.西方铺设电报线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B.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具有顽强的抵抗力C.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D.清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手段

13.

郭廷以认为中国近代某运动 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运动 (  )

A.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B.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抵抗C.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D.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14.

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服饰变革凸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制度的变迁B.审美观念的变化C.物质生活的改善D.大众传媒的推动

1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新的历史条件 主要是指(  )

A.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D.爱国学生团体纷纷建立

16.

1945年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的莫斯科会议发表公报,在中国问题上,一致同意 必须在国民政府之下建立个团结而民主的中国,国民政府的各部门必须广泛地由民主分子参加,并且内战必须停止 。三国的态度表明他们(  )

A.虽反对内战但仍支持国民政府B.虽支持国民政府但强烈要求提高共产党地位
C.明确反对共产党及进步力量D.明确地把国共两党置于平等地位

17.

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突出反映了(  )

A.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B.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扰乱了市场C.社会动荡造成米价居高不下D.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演

18.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C.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19.

从1950年起,我国对煤炭、钢材、木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中央统一调拨。 一五 期间,统配物资由112种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这表明我国(  )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物资供应不断丰富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20.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 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 在对外政策中主要体现在(  )

A.推行 一边倒 B.主张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谈判与接触C.坚持独立自主D.积极同亚非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1.

1979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决定给予摘帽后的地方、富农分子人民公社社员的待遇,其子女的个人成分一律定为社员。这种做法(  )

A.全面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 倾错误B.以实际行动否定了阶级斗争存在
C.符合农村工作实际且有利于农村的发展D.标志着拨乱反正任务的全面完成

22.

古代雅典, 在会议上采用漏壶计时,水从一个容器的洞孔流出,每人发言时间六分钟,即五升水 。这种方式从本质上(  )

A.体现了雅典对公民自由的限制B.折射出直接民主的弊端C.加强了公民内部的团结D.反映了雅典公民权利的平等

23.

十二铜表法 规定了民事和刑事的审理程序及处理案件的原则,这些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主要是因为(  )

A.审理程序和原则均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B.审理程序和原则均由平民起草
C.成文法问世抑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行为D.成文法的问世改变了司法习惯

24.

1870年9月,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当时,法国临时政府内部最大的分歧在于(  )

A.是否建立代议制的政治体制B.建立何种形式代议制体制C.是否承认普法战争中的失败D.对工人武装采取何种态度

25.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记述道: 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D.受制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26.

列宁曾这样评价俄国某一时期的局势: 一个是主要的、真正的、实际的、掌握全部政权的……政府……另一个是补充的、附加的、 监督性的'政府 他评价的是(  )

A.二月革命爆发前的局势B.二月革命结束后的局势C.七月流血事件后的局势D.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局势

27.

有人用现代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货币数量方程式“PT = 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解释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提出的 价格革命 理论,通常 T、V值被视为不变量,M值的变动影响 P值。据此分析16世纪的西班牙(  )

A.M值减少,P值上涨B.M值减少,P值下跌C.M值增加,P值上涨D.M值增加,P值下跌

28.

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 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这些成就促使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遥遥领先。 这说明(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较以往加快B.德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C.德国科学研究领先世界D.科技因素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29.

从1947年开始,苏联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就当时来看,这些协定主要是为了(  )

A.对抗马歇尔计划B.构建社会主义阵营C.传播苏联的经验D.促进东欧国家发展

30.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东道主、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指出: 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最本质的相同点在于(  )

A.都由亚非国家发起B.都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C.都在倡导和平共处D.都旨在促进民族独立发展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 生徒 ,由州县者曰 乡贡 ,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呂思勉《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1848年,英国财政大巨格拉斯顿组织专人就文官制度问题对财政部、海军部的部门做了详细调査,1853年底写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对文官制度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 这个报告虽然在提出不久就在1855年2月被国会否决,但它的内容则成为50—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依据。1868年上台的格拉斯顿自由党内阁,曾力争用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任用文官。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选官制度最突出的特点,说明其选官制度的社会影响。(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文官制度在英国建立的必然性。(8分)
(3)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科举制和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二者的共通之处。(3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派遣矿监税使是神宗皇帝以国家的名义对全国的公开盘剥,狂征暴敛上来的矿税,基本填入了神宗的内库和少数宦官、权贵的私囊,而国家财政凋敝如常。矿税的征收不是在开采营利后抽取,而是随便地指认矿藏,随即就地征税……终于引发了明中叶后频繁出现的城市市民抗争,主要是在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中,市民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自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斗争。所谓市民,主要是指包括雇佣工人、小手工业者、小商人以及城市贫民在内的城市的下层民众。在全国范围内,如湖口、临清、武汉、苏州、景德镇、福州、陕西、云南、辽东等许多城市或地区发生过激烈的民变。坚持 天下为公 理想的东林党官员同情和支持市民运动,因此二者在政治上形成犄角之势。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规模大小不等,参加者包括了除官之外的农民、工人、商人、学生、 盐枭 等城乡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没有统一的旗号、目标和组织,但他们以动乱的方式加速了应该淘汰的东西被淘汰,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的世相和众生相……与革命相比,民变的矛头指向官府,是下层群众自发性的反抗行为,革命则是以推翻清朝、建立民主政体为目标的自觉行动。晚清最后十年,革命既在民变之外,又与民变并存。二者既不可替代,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不少民变曾借助革命的旗号大造声势,革命亦利用民变谋求自身的发展。如保路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 市民抗争 兴起的时代背景,指出明代 市民抗争 的特点。(1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晩清最后十年 民变 呈现出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社会因素。(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据材料,说明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