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0.2017届 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8 浏览数:206

一、单选题

1.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2.

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

3.

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

A.官员选拔日益严格B.官僚机构日益臃肿C.宰相权力更加削弱D.政府机构趋向精细

4.

清顺治皇帝说: 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联亲裁。 这说明(  )

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

5.

彻底暴露了清政府所推行的 同光新政 的实质,打破了国民妄自尊大的心理,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强烈危机感。 材料中的 (  )

A.促发了洋务运动的兴起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C.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程D.导致了清末 新政 推行

6.

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其后制度日备,有会试、乡试、县试等,而且录取颇宽。这说明太平天国(  )

A.注重宣扬儒家传统文化B.政权性质日趋封建化C.缺乏新政治体制的建设D.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

7.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他的观察(  )

A.反映出 运动 对西方利益的维护B.肯定了 运动 对社会转型的意义C.没有准确认识当前 运动 的影响D.体现出列强对 运动 的支持立场

8.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 莫谈国事 的招牌已经过时了。 这说明当时(  )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9.

右面是1926年~1929年中共工人党员占党员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B.城市工人暴动的惨败C.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D.反 围剿 斗争失利

10.

1940年9月12日,《力报》刊登文章指出:担应华北出击的主力部队在装备方面及军事技术训练方面都不及一般部队,但是他们终能以劣势装备在敌人统治比较巩固的华北予敌重创。此评论(  )

A.批评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B.肯定了中共持久战的正确性C.说明了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D.赞扬了百团大战的重大功绩

11.

它实现了 一切权力归农会 一切权力归人民 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材料中的 (  )

A.见证了社会转型的巨变B.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C.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D.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

12.

有学者说:“ 一国两制 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 模式 (  )

A.最早反映了和平统一思想B.开创了 多体 共存的先河C.反映了 事实求是 精神D.是首先针对香港问题而提出

13.

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 和平共处 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  )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了外交方向根本性转变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的减弱

14.

2016年6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时指出: 弘扬 上海精神 ,……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 材料中的 上海精神 (  )

A.致力于营建睦邻友好B.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C.体现了新型国家关系D.促进了亚洲各国友好

15.

古代雅典, 公民有权对不良新法的提案人进行控告;陪审法庭有权撤消违宪新法。 这说明古代雅典(  )

A.公民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B.注重维护法律的稳定性C.陪审法庭拥有最高立法权D.司法监督体系非常混乱

16.

罗马万民法 通过公民权的逐步扩展,实现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在民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这说明万民法(  )

A.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B.废除了罗马公民特权C.促进了共和体制建立D.吸纳了自然法的内容

17.

他们认为,1776年的口号已过去了,美国需要的是一体化,而不是州权。 材料中的 他们 (  )

A.要求实现中央集权政治B.主张实行联邦体制C.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D.极力推行共和主义

18.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 这说明此宪法(  )

A.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B.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维护了国家政治统一

19.

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公告中指出: 你们将创立真正代表人民的机构,能找到永远不以主子自居的代表人 。这反映了公社委员会(  )

A.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B.极力推行直接民主制C.实行了人民监督制度D.坚持人民公仆的宗旨

20.

《列·托洛茨基自传》中写道 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消除人类躁狂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悲剧,并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 。材料中的 基础 奠定于(  )

A.推翻了沙皇专制B.二月革命的胜利C.十月革命的成功D.《四月提纲》的提出

21.

右面是二战后苏联某刊物登载的一幅《山姆大叔的和平之路》的漫画。此漫画(  )

A.反映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B.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C.说明了美苏同盟关系已破裂D.欲意为与美国争霸制造舆论

22.

199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决定向海外派兵的PKO决议后.先后派遣自卫队参加了在柬埔寨、户旺达和莫桑比克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这说明日本(  )

A.极力维护世界界和平与安全B.追随美国进行外交活动C.为谋求政治大国创造条件D.军备力量已经空前强化

23.

它的 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直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材料中的 (  )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推动新军事同盟成立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D.表明多极化发展加强

24.

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 世界体系 一文中指出: 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 国际社会 ,但 金砖国家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 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国际新政治格局已经建立B.国际重心转向金砖国家C.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D.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代,中书门下是制令机关,被称为 机要之司 。门下省的职权主要是 封驳 即封还诏书, 即驳正百司奏抄。尚书省六部等机构的上奏公文,首先须经门下省给事中的审核,给事中如认为不妥,可以驳回重拟。同时,中书省对百司奏章的拟答批文,给事中如认为不妥,也可驳回修正。给事中的这种职权对尚书省等政务机构的施政行为起到了较好的事前监督作用。

——摘自艾永明《关于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之我见》

材料二 雅典国家机构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并非平行关系,行政、司法处于立法监督之下,要对立法机关负责。同时,它又不是一元政治,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五百人会议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但它又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摘自禹露《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及利与弊》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的行政决策运行方式的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国家机构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代三省制与雅典国家机构分工的异同。(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37年7月25日《新民报》的漫画

材料二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88年英国 光荣革命 的性质和意义是中外史学界中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就是说它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

——摘自程汉大《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

你同意材料中的哪种观点,运用所学知识给予说明。(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四、材料阅读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受两极格局及美苏争霸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欧洲。欧洲是冷战的最前线,也是美苏争霸的主要战场。战后欧洲由于实力的严重衰弱,不仅丧失了传统国际体系中心地位,更失去了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力量地位。传统的英法德等欧洲强国衰落,社会主义国家在东欧兴起,欧洲逐渐在意识形态上分立。两极格局形成后,欧洲在地理空间上以德国中部为界限被一分为二, 两个欧洲 在美苏主导下截然对立,双方都将对方视为自身安全的极大威胁。安全上的需要、经济上的依赖使得东西欧不得不选择依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沦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摘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材料二 戴高乐充分意识到了托管或肢解德国的设想已成过去,在冷战格局中,法国只有面对现实。战后欧洲大陆各国积极谋求欧洲统一,这就为戴高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战略选择,那就是利用欧洲统一的框架来制约西德。法国凭借着优越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获得了西德的支持,从而实现了法国当骑士,西德当战马的两厢情愿的结局。1963年,法德两国在巴黎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从此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 巴黎—波恩轴心 时代。

——摘自《二战后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所面临的形势。(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戴高乐主张法德和解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德和解的意义。(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