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5.2017届 安徽省江南十校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5 浏览数:155

一、单选题

1.

冯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C.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D.宋明理学

2.

下列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出现于汉代的有(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各项对 此田制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开始于隋唐时期B.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C.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分配D.它消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4.

《草子木》一书中记载,元世祖 立中书省以总庶务,立枢密院以掌兵要,立御史台以纠弹百司 。世祖尝言: 中书朕左手,枢密院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这说明元朝(  )

A.形成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和军权D.皇权受到更多的制约

5.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在条约上,李鸿章将名字签成了 字的模样,并在病榻上交代了他的临终奏折: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 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

A.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B.增开天津为商埠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6.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抗日战争期间中间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实现了三级跳。第一级是1942年中国参与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第二级是1943年中国参加开罗会议,第三级是1945年中国(  )

A.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成为缔约国B.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派远征军人缅作战D.参加远东军事法庭,对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

7.

下图所示企业的共同点有(  )

①属于近代企业 ②属于重工业 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④属于洋务工业 ⑤完全由私人投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⑤

8.

1933年2月鲁迅先生在杂文《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下列对上述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火药的发明主要促进了西方历史的进步,对中国社会的作用是消极的B.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C.中国古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D.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9.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时说: 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 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  )

A.急需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B.武器落后导致中国失败
C.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因

10.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化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有君主专制臭味。 为此他发动新文化运动,旨在(  )

A.批判封建帝制思想B.推翻封建专制政体C.宣传马克思主义D.启发民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1.

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3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3月5日至15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  )

A.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B.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要C.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D.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

12.

2014年是中法建50周年,女神苏菲·玛索登上中国的春晚舞台。法国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外交关系建立的背景是(  )

A.中国推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B.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的经济封锁
C.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关系,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D.中国推行了不结盟政策和全方位外交政策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农村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涉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4.

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 211工程 985工程 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 双一流 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B.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
C.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起主导作用D.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是贯彻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15.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有利于社会转型。同一时期,西方也在进行一场有利于社会转型的改革。下列改革中,与此描述最相符的是(  )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智者学派的改革

16.

下列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史实与相关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为美国总统大选奠基

C

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德意志帝国的国家结构为联邦制

17.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写道: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所构建的 理想王国 (  )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在当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C.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18.

162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专利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垄断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发明专利的主体、客体、取得专利的条件、专利的有效期限以及宣告专利权失效的条件,体现了现代专利法的基本内容。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保障了该法的通过B.该法律对技术发明起到了激励作用
C.该法律主要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D.该法律不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9.

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  )

A.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B.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D.客观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20.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罗斯福新政注重社会诚信机制建设,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工业D.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提高工人地位

21.

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是(  )

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广
C.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D.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指导,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2.

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来感动我们自己。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符合这一特征的有(  )
①雪莱的《西风颂》 ②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 ③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④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③

二、材料阅读

23.

不同时期的人口观念会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制度和人们立场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将人口增长看作是国家强盛社会繁荣的标志之一,明清社会稳定,人口不断增长,例如: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任命宋冕为开封府知府,行前特别叮咛, 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今日之急务……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 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到鸦片战争前夕增加到4亿之众。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一文中较为完整地表述了他的早期人口思想: 盖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志矣,其势已岌岌不可终日。上则仕途雍塞, 下则游手而嬉,嗷嗷之众,何以安此? 在论及 人满之患 的危害时,他进一步提出: 明之闯贼,近之发匪,皆乘饥谨之余,因人满之势,遂至溃裂四出,为毒天下 。随着孙中山从改良到改革的思想改变,其人口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百兆苍生之众 已不是 人满为患 ,而是可以作为 发奋为雌,无敌于天下 的宝贵人力资源,是建设独立富强的有利条件。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不仅不同意当时中国人口太多的观点,而且还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他认为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而且要把智力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国民新道德的教育作为培养革命建设人才的教育方针。

——摘编自《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

材料三 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 节制生育,提高质量 为中心的 新人口论 ,然而随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 大跃进 人越多越好论的不断升温,他却因《新人口论》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被打成了右派,1960年他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得到平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膨胀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在不同时期的人口思想。(4分)
(3)材料三中马寅初提出的 新人口论 在当时为什么会遭到批判? 文革 结束后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4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部分)
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6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六国签署《罗马条约》;1958年,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 欧洲共同体
1973年,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
1986年,签署《单一欧洲协定》,决定在1992年底以前成立单一欧洲市场。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署;1993年,欧洲共同体更名为欧洲联盟,变成经济、政治实体。
2002年,欧元开始在12个成员国发行
2004年,欧盟第五次扩大,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死咯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加入。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随着2010年欧债危机的爆发,欧元区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货币体制与财政体制之间的矛盾、金融监管滞后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暴露无遗……那么近一步推进欧元区经济与金融的一体化机制建设,才是长远的治本之家……2012年3月,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欧盟25国家签署 财政契约 ……欧洲朝更紧密的财政一体化及更有利的经济治理迈出了重要一步……2010年9月,欧洲议会批准建立 三局一会 的泛欧金融监管体系,即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欧洲保险与年金管理局(EIOPA)、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ESMA)和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SRB)……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加强欧盟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目的在于弥补欧洲国家一旦发生金融危机的救助资金缺口,为陷入财务困境的成员国提供金融救援……(2010年)12月16日,欧洲议会……允许欧盟建立(永久性)欧洲稳定机制(ESM)(以维护欧元区金融稳定)

——摘编自刘烁《欧洲经济一体化:进展、挑战与政策建议》

材料三 2016年6月24日,英国经过全民公投,成为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英国退出欧盟将对英国和欧盟产生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指出,退出欧盟会给英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因为英国对欧盟内部贸易减少、税收升高可能会造成国内生产总值萎缩3.1%至9.5%,这将比金融危机更糟糕,外国投资者也可能会撤回投资。但相反的观点认为,由于欧盟管控减少,经济甚至会增长;金融业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欧洲金融业?的营业额来自英国。金融机构普遍对此表示担忧,高盛甚至扬言要迁出业务。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对于伦敦这个臃肿的金融大都市,金融业萎缩对它也许会是健康的,政府可就此促进再就业化。英国是欧盟内第三大经济体,英国退出欧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名望,欧洲智库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刊文指出,按购买力平均计算,欧盟GDP占全球比重将从17%将至14.6%;在全球贸易中,按现行价格和汇率测算,欧盟出口份额将从33.9%将至30.3%。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简述欧洲一体化的积极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导致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英国脱欧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3分)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洲一体化的认识。(2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第一,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就使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展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第三,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摘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的核心含义,并指出在旧三民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的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回答其历史意义。(6分)
(3)分析材料三的论述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历史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论述思想的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