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8.2017届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8 浏览数:175

一、单选题

1.

董仲舒说: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 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

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

2.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3.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 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 封还 执奏 ,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4.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 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5.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大革命B.辛亥革命C.二次革命D.护国运动

6.

下列宣传画、宣传标语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B.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D.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材料阅读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 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 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 万隆兴行 ,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

——据《广州历史大事记》整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广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1分)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 ,而且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 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 之争。焦点是用 还是用 ,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 一两 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亵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

——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 银贵钱贱 现象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货币改革的特点并评价上述改革。(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