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0.2017届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卷(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4 浏览数:362

一、单选题

1.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 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 正月 读作 征月 。从中体现了(  )

A.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尊

2.

据《长编》载: 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 下丞相一等者何官? 对曰: 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 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 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

3.

元朝赵天麟说: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表明元代设置行省(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4.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  )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

中央集 权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5.

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鸦片入池,经过石灰盐卤浸泡熏蒸,毒气升腾,导致在场多人中毒,一人死亡。这一事件反映了(  )

A.鸦片商人的残忍性B.中国科技的落后性C.虎门销烟的坚定性D.中国人民的革命性

6.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 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  )

A.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D.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7.

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流传很广: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事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 小托利 。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  )

A.责任内阁制影响大B.两院制影响很大C.英国政党制影响大D.民主政治的发展

8.

玛丽安 (Marianne)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 战斗的玛丽安 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最可能是(  )

A.法国时代女性的代表B.法国民族的象征C.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D.法国贵族的代表

9.

巴黎公社曾公布: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对贫困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这些措施有利于(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维护劳动者的利益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10.

至1959年,美国陆续在海外64个国家设立了158个图书馆和文化中心。1964年,美国图书输出量首次超过了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输出图书最多的国家。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与英国进行文化的较量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对苏联进行文化反击

11.

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右:中心—边缘等级格局图),这种国际体制(  )

A.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B.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C.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D.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2.

(20分)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 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旧辙已破,新轨未立 ,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 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的理由。(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8分)
(3)根据材料三, 三元并存与互补 指的是 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从这三个角度展开,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13.

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美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执行的是 小舢板 政策,即跟在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各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既占到了中国的便宜,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1898年爆发美西战争,美国的势力一下子达到了原来西班牙在远东的殖民地——菲律宾。从当时的国际关系结构看,英法受到德国的强大威胁,减少了对东方的投入,日俄矛盾上升。从中外关系结构看,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自1840年就开始恶化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达到最低点。当时不仅国际社会瞧不起中国,中国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对政府的信任都降到低谷,出现整体性社会危机,政治丧失合法性,经济殖民地化,社会心理衰败。在这种时期,美国成为东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对中国的政策意义开始上升。美国1894年成为世界GDP的首强,有资格进行国际规则游戏了。……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东方事务,它占领了菲律宾以至西太平洋,并开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个军事小国,所以美国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并成为可以依赖的国际力量,从国际关系政策角度来讲还是在这个之后。

——金灿荣等《中国人是怎样看美国的——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 (1931年)是年一秋期间,胡佛先生全神贯注于全国所依赖,筹划大规模建设计划之重任,在此情形之下,以应付世界对面新危机之时间与精力,所余自属有限,素报不受他国干涉之自由观念者,择于此时,已计划东三省事件之爆发实为适得其时。

——亨利·L·史汀生《远东之危机》

材料三 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四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府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哪些调整?(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898年与1931年美国对华政策出台的原因。(8分)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亚里士多德是法治思想的最早倡导者,他批评其老师柏拉图的人治思想,将法律提高到凌驾于统治者之上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的主权(无论主权者是多数、少数或一个人)必须放在法的主权之下, 统治者必须依据法律来掌握他们的权力, 并借以监察和处理一般违法失律的人们。因为,法律没有感情, 不会偏私, 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李石《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理论的区别》

结合材料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围绕 法治与人治 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