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6.2017届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徐州市丰县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8 浏览数:147

一、单选题

1.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材料中的 (  )

A.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B.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主要生产民生日用商品D.产品全部供政府使用

2.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 田宅逾制 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这表明当时(  )

A.豪强大族是封建统治的经济支柱B.中央集权受到封国割据的威胁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弊端已经显现D.统治者意在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3.

《国史大纲》载 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 非议四起 主要是由于(  )

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世俗日下嫉贤妒能D.阁臣弄权不合制章

4.

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 惊险一跃 近代中国的这场改革(  )

A.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B.一定程度上推动封建经济瓦解C.从经济领域深入到了政治领域D.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5.

下表为某一时期重庆地区重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导致这一时期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统计项目

1937

1942

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比例

18%

58%

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比例

44%

78%

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比例

73%

49%

A.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工业发展迅速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企业内迁以及政府实行战时体制D.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

6.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失衡趋势B.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形成C.一五计划 重工业成就突出D.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

7.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把基本核算单位从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样生产队既有生产自主权,又有分配决定权。这项政策在当时(  )

A.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D.清除了 倾错误的影响

8.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突破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C.人民公社体制被乡镇体制取代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9.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 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该谈话的发表(  )

A.表明 一国两制 思想内涵开始形成B.标志着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提出C.反映了祖国大陆放弃武力统一的方式D.直接促成海峡两岸 三通 得以实现

10.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说明当时的中国(  )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已获得土地的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气象

11.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C.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12.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l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 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 英国经济发展迅速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

13.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  )

A.恩格斯坚持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B.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进步而发展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赞同

二、材料阅读

14.

自古代至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往往因时而变。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并未有人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体制尚未真正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 大变动 的表现。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 大变动 的原因。(6分)
(2)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3分)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作者所指 已拆卸的旧体制 新的体制 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1分)

15.

(10分)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 贩盐 者、 屠狗 者、 开酒家 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 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 自为聚落 、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 山市、河市、庙市 等,解决了农民 买食用盐茶农具 问题。 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明州农民,同时 为工、为匠,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体制外的产物。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 中心地 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农村市场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3分)

16.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三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师夷长技 得以实践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一,概括 师夷长技 实践的主要表现。(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这一行为的直接目的。(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的资金来源,分析民用工业的性质和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归纳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征。(3分)

17.

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概括工业革命的阶段特征。(3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世界市场扩大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主要表现。(3分)

18.

美国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 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二战 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材料二 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 地缘政治思想 ,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 边缘地区 。美国要用外交和军事上的努力来使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服从其控制。这些边缘地区主要是:西欧、近东、东南亚和远东各国。耶鲁大学教授斯皮克曼毫不掩饰地说: 谁要能占有边缘地区,谁就能统治欧亚,谁要能统治欧亚,谁就能支配世界的命运。

——[苏]沙夫罗夫《局部战争今昔》

材料三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最高战略就是要维持和扩展美国的这种优势地位,越久远越好。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试图改变它。

——唐岚 俞晓秋《美国新世纪计划介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目的及影响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因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 地缘政治思想 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欧洲和远东是如何实施 地缘政治 战略的?(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最高战略能否实现?并说明原因。(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