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
“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圈地运动
”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 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
“圈地运动
”中劳动力转移情况。(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对本国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