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8.2017届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15 浏览数:208

一、单选题

1.

《尚书大传》说: 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 材料反映了(  )

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2.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 革命 ,虽然这 革命 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  )

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B.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C.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D.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3.

《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 乡邑称 的美名, 州郡数礼请之 ,他推托。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 诳时惑众,诬污鬼神 将其治罪。这个事件主要反映(  )

A.汉朝选官依据儒家思想B.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C.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D.汉朝察举制存在消极影响

4.

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5.

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从中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合理的是(  )

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

2 4081

1 5677

1021

2 6412

3 8740

1077

2 0213

5 1172

A.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受到削弱B.赋税收入不断增加使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C.非农业税的激增反映了北宋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D.土地兼并严重直接导致了北宋时期农业税的变化

6.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材料中的 转折点 是指(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辛亥革命 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 ,实现了从 朝代国家 共和国家 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

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8.

民国16年,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并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胡汉民曾说: 倘若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没有在南京行使职权,从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产党的支配,可以说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 胡汉民所说的 赤祸 是指共产党领导的(  )

A.农民运动B.工人起义C.秋收起义D.工农武装割据

9.

蒋介石曾在嘉奖前线的密电中说:“……李长官、李副长官并转所属各总司令、各军团长、各军、师长:O密: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胜利足为表征。 与蒋介石嘉奖电文相关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武汉会战

10.

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 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 ,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

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11.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 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  )

A.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B.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C.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D.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12.

“(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作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一事件是指(  )

A.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的十月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 影子内阁 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 影子内阁 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 影子内阁 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 影子内阁 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 替代危险 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 影子内阁 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 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为温和。…… 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确是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以执政者无限制的伸张行政权,在野党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民初国民党之策动 二次革命 、以及 二次革命 失败后执政者一意伸张一己的权力,均为政治走势走向两极端的表现,亦为政治危机升高的表现。结果是两败俱伤。

——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 影子内阁 的特点和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947 6 5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19476月底7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1947 7 9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19478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19479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 马歇尔计划 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与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的应对举措有何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