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6.2017届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4 浏览数:196

一、单选题

1.

《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孔子回答: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材料说明(  )

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B.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
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

2.

古代某位思想家主张 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此人可能是(  )

A.韩非子B.董仲舒C.墨子D.李斯

3.

《全球通史》谈到中国古代某项制度时说: 为中国提供了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该项制度(  )

A.缩小地方行政权力,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C.使中国文化长期领先于世界D.其 公天下 的部分是其进步性之所在

4.

钱缪是唐末五代时期吴越国主,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其人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这说明当时(  )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东西方通过传统的 丝路 联系密切
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D.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5.

朱熹主张 居敬穷理 是安于其中, 是自觉认同自己至善本性的一种心态, 是穷尽, 则是指人伦物理,这不能说明(  )

A.朱熹主张通过 居敬 统摄 穷理 ,通过 穷理 来充实 居敬 B.居敬 属于纯粹的心性修养, 穷理 涉及对外在事物的认识
C.最终目的是达到为善去恶,成就本来善性D.朱熹认为道德实践无需理性的指导,只需反省内心即可

6.

故宫南熏殿是清朝收藏历代皇帝画像的地方,其中朱元璋一人就有13幅画像。令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有肃穆的、有脸长的,形象反差很大。这说明朱元璋(  )

A.厉行思想专制,文化发展停滞不前B.在百姓印象中皇帝是真龙天子,自然要脸长肃穆
C.在位期间废宰相、设内阁,加强了君主专制D.统治期间严刑峻法,经济逐渐走向衰落

7.

《聊斋志异》集中描写女商贾的作品有《大男》、《珊瑚》、《侠女》、《王成》、《黄英》、《青梅》、《小二》、《鸦头》、《柳生》、《细柳》、《农妇》、《阿纤》、《阿绣》、《刘夫人》《辛十四娘》、《白秋练》以及《云萝公主》共计十七篇。以下解读材料错误的是(  )

A.传统义利观有所改变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C.女性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重农抑商的政策受到巨大冲击

8.

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这反映了(  )

A.督抚权力较大,弱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地方权力结构清晰
C.循其俗,施其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D.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

9.

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在大沽口外发现三艘丹麦商船。由于其时普鲁士正与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下令捕捉了这三艘商船。恭亲王(奕 )抗议这种将欧洲的争端扩大到中国和在中国的 内水 (领海)捕捉船只的行径。李福斯释放了这三艘商船,并支付了1500美元的赔偿金。材料说明(  )

A.在普鲁士与丹麦的战争中,清政府支持丹麦B.普鲁士公使尊重了清政府的主权完整
C.清政府利用国际法维护自己的主权D.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的威慑力

10.

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 沉沦 上升 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 ;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 上升 。在 沉沦 上升 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八九十年代C.20世纪20年代D.抗日战争时期

11.

1980年,潘祎和黄晓菊两位青年因为不堪生活的揉搓发出了一个引起全国大讨论的哲学疑问——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杂志社收到6万多封来信参与讨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经济高速发展中青年们的迷茫B.文革对人们心灵造成巨大伤害C.此后出现反思文革的伤痕文学D.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

12.

公元前4至公元前2世纪中期的斯多亚学派提出 世界城邦 世界公民 的概念,认为有理性的人应该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之中,这是一个包括所有现存的国家和城邦的世界城邦,每一个人都将成为 世界公民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斯多亚学派的主张体现了希腊哲学家狭隘的民族和城邦政治优越感B.与古希腊先贤相比,斯多亚学派更加适合古罗马的统治
C.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大希腊化时期为斯多亚学派形成创造了条件D.古希腊城邦的衰落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斯多亚学派主张的正确性

13.

有一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他们可能是(  )

A.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B.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D.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谈到某次革命的重要性时说 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王国,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这次革命可能是(  )

A.辛亥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法国大革命

15.

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需要按最严格意义的文明。 11、12世纪的意大利所需要的文明最有可能的是(  )

A.雅典民主B.罗马法律C.斯巴达武力D.人文主义

16.

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黑奴贸易B.殖民屠杀C.工业污染D.商业战争

17.

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人均收入的差距大约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增加到约7:1。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落后的政治制度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动荡不安

18.

苏俄某时期政策允许农民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以下可能同时出现的现象有(  )

A.农民伊万诺夫卖掉自己的土地后到女儿家帮助其带孩子B.农民伊万诺夫和商人莎拉波娃都能雇佣劳动力,并保留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C.国家允许私人伊万诺夫开办银行、重工业和一些小企业D.农民伊万诺夫能得到国家统一分配的口粮

19.

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 新东方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这表明(  )

A.东西欧国家间经济政治联系加强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分化C.世界总体形势趋向和平与缓和D.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消除

20.

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B.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C.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

21.

透纳创作了油画《战舰归航》,描绘的是一艘小火轮将退役战舰徐徐地拖进港口。落日的余辉照耀着天空,覆盖着海面。战舰昔日的雄姿不减,可是夕阳无限好,毕竟是黄昏,临近的将是一片黑暗。此画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祖召濞相之,曰: 若状有反相。 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曰: 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 濞顿首曰: 不敢。
材料二 上海总商会、沪南商会代表全埠商人致南北大总统(孙、袁)、临时政府、参议院、各省都督的电文: 民军起义,海宇光复。以战争之故,农辍于野,工休于肆,商绝于途。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玢扰浃旬,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商界生计攸关,剥肤切痛。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在风动云绕,致生意外干涉。

——摘编自《申报》(1912年3月9日)

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1912年《申报》

材料三 就蔡英文首次 双十 演讲中,对于 九二共识 一笔带过,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促进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一条正确道路。而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就在于坚持 九二共识 的共同政治基础。在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和两岸关系性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也是一道不管如何花言巧语还是拖延塞责都躲不开的必答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高祖担忧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汉朝统治者如何解决此问题。(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商人群体的政治诉求,并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8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岸能实现统一的依据。(7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而有人则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接近于启蒙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关于 新文化运动 的认识,提取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中国货币发展图样
材料二 英镑的国际之路始于19世纪初,其早期国际化是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凭借强大的优势地位,始终处于超额顺差状态。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贸易融资、贷款及投资等业务,英国的企业不断的投资国外的基础设施、国债,其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货币演变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原因。(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