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5.2016—2017学年度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34 浏览数:189

一、单选题

1.

孔子非常崇拜 制礼作乐刀的周公。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 克己复礼 的主张,意在(  )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B.解决现实问题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D.重回远古社会

2.

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墨子C.孟子D.韩非子

3.

韩非,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主张的是(  )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4.

《春秋繁露》中有关于 灾异 天谴 ,帝王将兴有 美祥 、将亡有 妖孽 ,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因果报应B.天人合一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酌305首诗。它最初被称为《诗》、《诗三百》,后来又被称为《诗经》。《诗经》之称始于(  )

A.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唐朝时期D.宋朝时期

6.

下图是嵩山少林寺 三教合一碑 (即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 )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

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

7.

王阳明提出 致良知 ,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 致良知 的评述准确的是(  )

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

8.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

9.

某学者认为: 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下列属于黄宗羲的思想并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工商皆本B.天下为主,君为客C.经世致用D.循天下之公

10.

柏拉图曾说: 事韧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

A.认识你自己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即知识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1.

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 天上带到了人间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 的学问,主要是因为他(  )

A.认为在道德上不应强求一律B.重点关注对人性本身的研究C.不再依靠基督教来认识世界D.建立雅典学园向世人讲授哲学

12.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同一时代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B.都推崇君主权威C.都强调奴隶制等级秩序D.都重视道德修养

13.

文艺复兴前欧洲人 为了信仰而生活 ,文艺复兴后欧洲人 为了生活而信仰 。这表明文艺复兴后(  )

A.人终于拥有了现世生活B.人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C.人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D.人摆脱了基督教的束缚

14.

从一开始,他们的思想就是朝着一种比较世俗化的人生观,集中焦点在 此世夕而不是中世纪想象中的那个 彼世,……”。材料中的思想(  )

A.体现了18世纪资产阶级的根本诉求B.根源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反映了西欧人已完全摆脱神学的控制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动员

15.

下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此版画反映了当时(  )

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

16.

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 思想之王 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下列选项属于 主张的是(  )

A.倡导君主立宪制B.提出社会契约论C.建立民主共和国D.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17.

行政权的受托人(统治者)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若想对此思想主张有深入的了解,可查阅(  )

A.《论法的精神》B.《社会契约论》C.《哲学通信》D.《路易十四时代》

18.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 。后者与前者的最大不同是(  )

A.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B.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C.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D.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19.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 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革新B.造纸术的改进C.重文轻武政策D.科举制的盛行

20.

南宋时期,我国开始把磁针与区分方位的装置组成一个整体,这种仪器近代叫罗盘。这样,舟船遇 风雨冥晦时,唯凭针盘而行 。罗盘这一装置(  )

A.便利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由波斯人传到欧洲C.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D.标志着指南技术的诞生

21.

《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 大一统 。下列文艺成就体现出 大一统 气度的是(  )

A.汉赋B.楚辞C.辛弃疾的词D.白居易的诗

22.

钱穆认为: 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 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商品经济的发展D.求民主的政治理想

23.

明清时期,以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 为特征的文入画兴盛。对此类作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清明上河图》是其佳作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C.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D.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4.

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材料评价的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普朗克的量子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5.

有人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 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据此判断,该科学家的理论(  )

A.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C.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D.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6.

就像牛顿因为发观了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而主导了17世纪的科学一样,他则因为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规律而主导了19世纪的科学。 材料中的 是(  )

A.爱因斯坦B.达尔文C.伽利略D.普朗克

27.

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

A.珍妮机的问世B.电力的广泛应用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D.交通工具的革新

28.

陈旭麓认为, 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材料中爱国知识分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  )

A.学习西方的器物B.学习西方的制度C.学习西方的思想D.学习西方的文化

29.

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为实现此梦想,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D.民主与科学

30.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文中描述的 (  )

A.提出了《资政新篇》B.参与了洋务运动C.主导了戊戌变法D.领导了辛亥革命

31.

某历史研究机构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上某一运动时对该运动做出了如下描述:

该运动(  )

A.是中国最早的思想解放运动B.铲除了封建正统思想C.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平衡D.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

二、材料阅读

32.

(20分)经典体现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荀子·大略》

材料二 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李道湘《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统治者使儒学的 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 得到强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新特点。(14分)

33.

追求民主自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ye,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 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在限制君权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黄宗羲的思想是 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而孟德斯鸠的思想却是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不同境遇的时代背景。(9分)

34.

文明的创新既要继承前代优秀文明,又要吸收外来先进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80年来,中国入从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 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一 传统 ’和 交流 ——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传统 交流 ,一纵一横,与 传统 相比, 交流 更应浓墨重彩。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解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思想文化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思想文化的传承或交流 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