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6.2017届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5 浏览数:260

一、单选题

1.

战国民间采取 分户析产制 , 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而宋开宝元年颁布诏令: 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 两年后又诏: 诱人子弟析家产者令所在擒捕流配。 最后升级为 父母在而别财异居者论死 ,并正式收入《宋律》。这反映出宋朝(  )

A.司法制度逐渐严苛B.宗法平民化的倾向C.理学思想深入人心D.土地关系流转加快

2.

15世纪的思想家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提出: 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 民自为市,则物之良恶,钱之多少,易以通融,准折取舍。 其蕴含的经济思想是(  )

A.自由经济B.国家干预C.工商皆本D.重农抑商

3.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 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 大江南北咸仰赖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

4.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 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 ,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对下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服饰变革反映了女性逐渐走上社会舞台B.欧风美雨根本上改变了男尊女卑的观念C.学堂教育和军事训练的近代化趋向明显D.木版年画有一定社会、时代和民族属性

5.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女子出嫁时娘家陪送财物的民俗。下表是各时期嫁妆统计情况,据此不能够说明的是(  )

时期

所送嫁妆

秦汉时期

富贵人家奴仆、钱财;穷人家衣被等生活用品

唐宋

衣服首饰、家用器皿等日用品,田地、屋业等不动产

民国时期

旧式婚礼:富贵人家二十四台,一般人家十二台台:能放满一方桌的衣服和首饰等); 新式婚礼:一切从简,免除礼品

20世纪70年代

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被褥等

21世纪至今

新三件房子、车子、银行卡、被褥等

A.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B.陪嫁的嫁妆越来越贵重C.近代婚俗的中西融合D.改革开放影响消费观念

6.

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 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了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 。巡抚声名狼藉,调离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革命得到舆论支持B.清末时民权意识逐渐觉醒C.巡抚询私枉法不得人心D.革命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

7.

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  )

A.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B.放弃了传统的 天朝上国 观念C.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D.突破了 中体西用 思想的束缚

8.

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李敖认为: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对此观点中 岔路 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9.

周恩来作为杰出的外交家,有许多精辟的外交理论与思想。他曾说: 对帝国主义在战略上要轻视,对人民在战略上要重视,先有人民阵线,而后才有和平宣言。 这体现了周恩来怎样的外交理念(  )

A.人民外交B.经济外交C.文化外交D.国防外交

10.

历史上曾经先后有40多个国家,3000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去河北徐水县 取经学习 。赫鲁晓夫派记者前去看个究竟。他听了记者的汇报后说: 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苏联是土豆烧牛肉。 赫鲁晓夫评价的是中国(  )

A.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 运动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化运动

11.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B.中央对党的 倾错误的调整C.违背 一五 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12.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土地改革一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两次调整把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B.前两次调整把分散经营变为合作经营C.后两次调整土地所有制未发生改变D.四次调整都不同程度地解放了生产力

13.

20世纪90年代,中、苏都深化了国企改革。苏联制定了 500天计划 。即从1990年11月1日到1992年3月14日的500天内,分四个阶段将苏联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以下关于90年代的中、苏国企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改革私有化的程度不同B.都使国有企业恢复活力C.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D.都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

14.

12一13世纪西欧城市产生了行会。马克思认为: 联合起来反对勾结在一起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共同市场的需要……全国的封建结构―所有这一切产生了行会。 而中国的唐宋时期也产生了行会,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二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行会制度加剧了商业竞争C.二者都是工商市民反封建的结果D.二者都带有经济垄断性质

15.

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接受的共和国,是 较小的坏事 ;左派则把他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  )

A.该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B.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D.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热情不高

16.

20世纪初,美国总统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等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有学者认为这场 进步运动 的改革 平衡了资本主义效率与社会主义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 。上述材料表明(  )

A.美国政府行政权力的增强干扰司法独立B.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C.垄断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调节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17.

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后,曾有人认为, 新经济政策的缩写 耐普 一词源于 无产阶级的新剥削 (此词与新经济政策的缩写词相同)这些人对待新经济政策的态度与下面哪种观点类似(  )

A.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新经济政策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
C.无产阶级应以暴力方式反对军事共产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斗争

18.

如图是1932年4月美国某报刊刊登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

A.肯定罗斯福扶助农民恢复发展生产B.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C.讽刺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

19.

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

A.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B.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C.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D.缓解了经济 滞胀 的局面

20.

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 政治侏儒 外交;美国庇护下的 经济外交 ;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 多边自主外交 政治大国外交 。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

21.

先锋戏剧的宗旨是与传统彻底决裂,对固有价值观和生存方式的强烈质疑与颠覆。这种戏剧在苏联长期被称为 地下戏剧派 ,但它在20世纪后期逐渐崭露头角。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渗透B.俄国和苏联的文学传统与实践C.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D.受 公开性 新思维 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22.

(20分)英国从前工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时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上半期,英国海外市场集中在安特卫普,路线单一,呢绒出口贸易只有55%掌握在本国商人手中。国内工业品种单一,呢绒和羊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9%。呢绒出口猛增,大量资本和新手涌入这一行业,造成耕地荒废,谷物依赖进口,农业和城市手工业劳动力短缺。到16世纪下半期,呢绒出口衰退,许多人失业,引发社会秩序混乱。处于上升阶段的商人和乡绅意识到,正是他们的市场化行为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和混乱,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国家对他们工商业活动的限制……都铎王朝时期,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清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手)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

——李新宽《论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阶段性演进》

材料二 17世纪,乡绅、律师、小商人、企业主、零售商等作为一个新的阶层迅速崛起。他们积极投身于海外贸易,反对英国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重商主文者巴本认为: 任何国家制定禁止一切外国货的法律,都会使其他国家也制定同样的法律,后果将是毁掉一切对外贸易。 光荣革命之后,宪政和法律为私有财产制度和契约性交换规则提供了法制保障系统。市场机制逐步取代国家权力的干预,重商政策的重心转到通过关锐保护等间接手段,而不是通过直接干预来培育国内工业的竞争优势。 ……18世纪中期以后,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土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和政权机构中的地位,继续高举重商主义原则制定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政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主题必须是论证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证明它能够无限制地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它必须是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杭聪《秩序与进步之间》

材料三 到19世纪下半期,自由主义理念超越宗教和政治的束缚,几乎为所有的政治阶层所接受。而自由主义秉持的自由贸易、政治民主等理念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40年代中后期,法德工人的年工资为21.1英镑和13.3 英镑,同期英国工人工资已达32.6 英镑。…… 然而,19世纪后期,自由主义开始失去原有的势头。这种衰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哲学在19世纪后期日益扩大的社会危机面前受到了严峻考验。……自由放任政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等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政治和思想领域,自由主义也同时受到老对手保守主义和新兴社会主义的夹击。事实上,即便在古典自由主义最为鼎盛的时期,国家干预活动也从未停滞。整个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在事实上已经不只局限于维护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在逐渐推行以平等和社会保障为主导的社会与经济政策。

——王同彤《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施重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在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10分)
(3)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建国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表

阶段

主要行政区划层级划分

备注

19491954确立新型行政区划层级体系阶段

大行政区一省一县一乡四级制;两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

大行政区:1949年,在解放战争后期形成的6大战略区华北、东北、西北等基础上;设立的省级以上的行政建制。1952年废除。

专区:作为省的派出机关,界于县之间;

区公所:县的派出机关,界于县乡之间

19541966逐步走向规范和基本定型

自治区一县自治县、自治旗、县级市一乡民族乡、镇三级制;三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地方组织法》 颁布后,1956年专区开始减少;1958年后,市领导县逐渐推广,逐渐取代专区;1961年,暂停推广市领导县体制,有的地区恢复专区;

19551956 年,撤区区公所并乡,若干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大乡镇;1958年,并小乡为大乡,大乡改为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

19661978遭到重大破坏

自治区一地区自治州、地级市一县自治县、自治旗一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四级制

1967年开始,全国各级政府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专区、区公所、街道办率处由准行政层级变为正式行政层级;

1975年修正《宪法》 将以上变化明确规定下来

1978年至今逐步恢复,有序改革,健康发展

自治区、直辖市一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一乡民族乡、镇三级制;

自治区一地级市自治州一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一乡民族乡、镇四级制;

三级制逐渐向四级制转变

1978年《宪法》 规定:以后不断减少非正式层级;积极推行市领导县体制;

1982年《宪法》 规定撤销基层人民公社,建乡、镇

(注:本表据李金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行政制度研究》绘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解放战争前后大行政区存废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54一1982年农村基层机构的演变趋势,并就其中一种趋势说明原因。(8分)
(3)结合所学,分析1978年后市领导县的体制逐渐推广的原因。你认为影响建国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4.

(12分)
材料 有历史学家认为,落后的封建主义决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强调在世界近代史上的社会转型期,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综合国力﹦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军事力量+文化成就)
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美国当代学者亨廷顿曾提出一个公式来描述传统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发生政治紊乱的原因。公式如下:
政治不稳定=参政程度/政治制度化的程度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