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8.2017届 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7 浏览数:326

一、单选题

1.

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 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扶清灭洋C.师夷长技以制夷D.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2.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 逢朝会请 ,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 徽州朝奉 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 徽州朝奉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徽商走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的虚伪

3.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 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 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

二、材料阅读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对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 现实主义政治 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 柏林墙 ,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 基本法 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主要相似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4分)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澳门—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澳门—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人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澳门—大洋洲航线。

——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国家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6分)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据《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材料二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4分)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2分)
《申报》大事年表

事 件

1872

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1889

美查将申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售出自己的股份,得银10万两,返回英国

1909

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购买了所有的股权,成为唯一股东

1912

史量才接办,明确办报宗旨为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销量大增,1926年日出报14万多份,与另一份《新闻报》一起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两家报纸之一

1934

史量才于由杭返沪途中被国民党委派的特工暗杀。此事后,言论逐渐趋于保守

193712—193810

停刊

194212

日军军部查封。后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并任命陈为社长

1945

9月,停刊;11,复刊

19465

被国民CC控制,实行官商合办,彻底改变了民营性质

19495

终刊

据表,结合所学知识,划分《申报》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报纸自身发展规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