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0.2017届 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8 浏览数:166

一、单选题

1.

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 盖耕稼城郭之国,本已先周而有。周人不能尽灭之,以与周之诸侯并存;在而此诸邦亦力不敌周人,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亊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异姓封国己显露出反叛之心B.推行分封实际是西周势力的拓展C.西周的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D.诸侯纷争的局面在西周已经出现

2.

庄季裕《鸡肋编》中记载:“(南宋)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存稼,极目不减淮北。 材枓不能反映的是(  )

A.北民南迁,数里很大B.佃户种麦,不收麦租C.精耕细作,重心南移D.麦价飞涨,稻麦轮作

3.

陆游在摄四川自贡荣州州事时,曾用 卖蔬市近还家早,煮井人忙下麦迟 来描述当地居民的生活。该诗句反映出当地(  )

A.居民市场意识较强B.经济封闭性被打破C.农业主体地位动摇D.区域性贸易的发展

4.

据《清会典》记栽: 每日钦奉上瑜,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 这说明雍正时期(  )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军机处、内阁分权制衡D.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

5.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 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地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地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己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义律代表了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B.战争罪行 指林则徐发动的虎门销烟
C.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D.英国人的财产 指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

6.

社科院近代史研宄所研宄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 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共赢双贏。 下列有关各方的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
C.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D.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

7.

列宁符号 是一个典型的象征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一些具有重要革命意义的时间、场所、组织、物品、建筑、道路、学校等进行列宁名字命名或形象符号装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 列宁符号 的主要出发点是(  )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推进民主革命社会化、大众化C.借以排除 倾错误的干扰D.宣扬中俄革命形势间的一致性

8.

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

A.蒋介石制造 四一二 政变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D.三大战役已经取得胜利

9.

有人评价说: 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意志拥护 。据此判断 (  )

A.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B.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C.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D.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0.

《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D.傾错误己严重泛滥

11.

人口的迁移往往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问題息息相关。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量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格局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人口急剧膨胀B.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出台C.大跃进 运动的开展D.旧中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

12.

学术界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 双轨城市化 ,即 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自发性城市化)和 自上而下的城市化 (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其中,与 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

A.城市国有企业改革B.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3.

1979年日本政府宣布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中国接受了日本的援助。时任日本外相的大来佐武郎坦承 500亿日元贷款的项目,如北京与秦皇岛之间的铁路现代化……都是为了把煤炭从内地运出来,从而带有为向日本供应煤炭铺平道路的内容。 材料可以说明(  )

A.经济利益影响对外政策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日本经济严重依賴中国D.中日消弭了两国的隔阂

14.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张户等。这一措施(  )

A.标志着城市经济改革的开始B.有利于实现城乡人员的交流C.解放了个体劳动者活跃了市场D.建立了市场经济新格局

15.

下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可以推知,出现下面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B.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C.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6.

《罗马法史》载: 查帝授权一个十人委员会删除重复和矛盾之处,将已被废除或不再使用的内容删掉,对法律加以划分、编排、删略、补充以及必要的修改,以便使人得到经过系统编排并划分为章节的 简单明了的成文法律 。为此,制定的法律(  )

A.适用范围限于罗马公民B.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C.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建立D.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17.

《全球通史》中写道: 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 材料表明(  )

A.地理大发现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B.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C.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D.新航路的开辟推物种的交流

18.

1816年4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国家第二银行法案》并在各州设第二国家银行。1818年,马里兰州依据州的征税权规定(所有在该州营业而未经该州议会许可的银行必须纳税)向第二国家银行巴尔的摩分行收税时,出纳员麦卡洛克却拒绝纳税。马里兰州立即到州法院起诉,麦卡洛克在该州法院败诉后立即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最终,最高法院判定《国家第二银行法案》符合宪法,马里兰州向联邦银行征税的法案因违宪而无效。这体现了(  )

A.州议会的权力不受地方法院的制约B.联邦政府运用司法权限制地方权力C.州议会通过法律须经最高法院批准D.联邦最高法院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

19.

斯皮瓦格尔在《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下列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B.世界市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C.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到海外抢占市场D.世界在走向整体化中人类生活得到改善

20.

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 经济大危机 的措施

时间

国家

措施

19305

美国

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9

英国

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12

日本

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

德国

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 4

美国

宣布放弈金本位,美元贬值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21.

毛泽东曾经先后在中央书记处会议和政治局会议上评价苏联某位领导人的改革: 一是揭了盖子……这就破除了迷信;一是捅了娄子……有严重错误。 以下属于这位领导人改革措施的是(  )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22.

某组织在卢萨卡(赞比亚首都)举行的会议中通过了《卢萨卡宣言》。该宣言宣称: 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 ,并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B.中国在该组织中勇于担当,担负起领导的责任
C.推动国际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23.

1967年7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 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致成为使美国感到相当不舒服的竞争对手。 材料反映了(  )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B.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C.欧洲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D.法国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4.

下图为时政漫画《奥卿也疯狂》。其主旨是(  )

A.展示美国维护正义的决心B.揭示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性C.说明美国不满于现有秩序D.讽刺美国的强权外交思维

25.

某国际组织为全世界设定了到2030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一是终结极度贫困,将日均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二是促进共享繁荣,赌每个国家底层40%人口的收入增长。该国际组织的宗旨(任务)是(  )

A.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B.开展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雄助
C.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货款D.建立统一的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

二、材料阅读

26.

史学界认为:尽管洋务运动 自强 进程颇多可指责之处,但传统中国的架构已被突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锜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材料二 政府所办官督商办企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权和经营决策权控制在政府及其官僚手中,一般由商人担任的企业总会办只有极为有限的业务经营权。由此,使商股不敢过问企业经营决策事务,只能听命于官府。此外,官督商办企业中常常产生结党营私、经营舞弊的现象,造成官商之间的矛盾时常尖锐化。如此种种弊端造成一般商人不敢投资于官督商办企业。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木,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倡议 开煤铁 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存在哪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脣.(14分)
材料一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現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 恐惧 ,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唯一国家。现存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其他的门打开。

——摘编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一旦打仗,这个计划就吹了,只好拖延。……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 恐惧 ,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 这些步骤 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为什么在当时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外交目标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題。(12分)
下面是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大事简表。

1849

英国废除鼓励发展英国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的《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

1929

占美国人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

1934

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总数的714%

1934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到达华盛顿,当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竞争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大危机,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与罗斯福不谋而合

上表从某些角度揭示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的两个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