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4.2017届 湖北省孝感市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24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左传》载: 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 。上述材料说明(  )

A.取代周天子巩固了统治西周的统治B.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
C.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

2.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 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  )

A.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B.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D.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

3.

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 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 ,人们 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  )

A.皇权被严重削弱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宦官凌驾于皇上D.内阁制名存实亡

4.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针对人心逐利,司马迁又说: 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着与之争。 这反映出司马迁主张(  )

A.由政府管理经济活动B.继续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C.按照自然规律开展经济活动D.官民共利促进商业发展

5.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 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

A.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的补充B.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C.社会转型缺乏动力D.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

6.

下图是中国古代纺织业分布的变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

A.古代丝织业以关中为中心向外辐射B.丝织业中心多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C.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7.

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 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 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 ;"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 。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

A.放弃了片面抗军事路线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D.企图圧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8.

下列资料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1895

1913

增长

货物类型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工业经济水平不高但发展快B.国人消费国外产品势头强劲C.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D.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

9.

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 短暂的春天 。有史学家称之为这是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  )

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10.

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学界曾就中国是走 统制经济发展模式 还是走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产生争论。产生上述争论的主要背景是因为当时(  )

A.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艰难C.南京政府大力倡导D.日本法西斯对华侵略加剧

11.

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 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12.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 父子队 兄弟队 式家庭作业。报告所指出的历史现象(  )

A.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B.影响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是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D.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 倾错误

13.

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 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 。这材料说明(  )

A.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B.文革 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D.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14.

公元前416年 ,在雅典的一次公民大会上,尼西阿斯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苦口婆心地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西里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远征军三个指挥官之一。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最后成为荒谬战争的牺牲品。材料反映出(  )

A.雅典公民大会被个别人操纵B.雅典民主也会造成决策失误C.梭伦改革的弊端十分突出D.雅典民主体现了毎个公民的意志

15.

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贼》、《网》、《捕》、《杂律》、《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  )

A.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B.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C.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D.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16.

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

A.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C.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D.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17.

2016年9月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投票推翻了总统奥巴马对 911法案 的否决。 911法案 是由国会起草的允许 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及家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一部法案。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将被迫辞职

18.

下图是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据图和史实分析,经济危机(  )

A.导致美国人对婚姻缺乏信心B.降低了美国人口增长率C.使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D.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

19.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

20.

大国交战函数:P=(1—F)(1—G)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G)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比关系。据此,下列对国际格局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在两极多边格局中,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避免正面交战B.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则大国之间一定发生热战
C.20世纪后半期,世界基本格局是一直是美苏争霸D.多边力量逐渐强大即多极化趋势加强,则美、俄对决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21.

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性的城市则会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图片折射出(  )

A.世界性港口发展史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材料阅读

22.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直接影响到民生和社会稳定,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社会济贫问题上,宋代贯彻 由胎养到祭祀 主要是指慈幼。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祐四年(1257年),令 天下诸州建慈幼局 。事实上,除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 埋葬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 。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 胎养到祭祀 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日益增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三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二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地步。工党政府采取 福利国家 政策,这对于消除社会公平、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生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同时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 福利国家 越来越成为英国政府的沉重负担,它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了矛盾。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日渐削弱。这个问题发展为 英国病 的新病因。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

(1)根据材料一、二, 指出宋代济贫政策和英国福利制度的共同目的,并概括其实施过程中体现的相同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影响与宋代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0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制度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就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网络运动过程,另一学者费正清也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模式是一个西方冲击、东方反应的互动变化过程,没有西方扩张这一 外生变量 ,古老的中国将一直维持传统的状态。

请解读上述材料及图示中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议政王大臣会议由统率八旗的满洲王公贵族组成。由于他们掌握兵权,由他们作出的决定,对皇帝也有约束力,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这种体制固然可以限制皇帝的独裁,却极容易滋生一些议政王大臣专权跋扈的倾向。
康熙八年(1669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初露雄才大略,剪除了鳌拜及其党羽,但随后出现了索额图、明珠专权的局面。康熙皇帝开始加强皇权。他在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选择人品与才学兼优的汉人官僚作为秘书班子,替皇帝批答奏折,起草谕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继续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权力,设立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决策机构。到了乾隆时代,彻底消除了八旗旗主干政的权力,下令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执行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或维持部队;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当英国国王,从而排除詹姆斯二世的子孙复位的可能性。
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了内阁制政府(首相和部长同时也是立法机构成员的制度)的第一个首相和设计师。他通过小心操纵,总是使下议院的多数支持他。他避免在可能失去多数的问题上进行争论。因此,他开始承认内阁向议会多数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内阁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选择与他人一致的人为同事和摆脱与他不一致的人,他发展了内阁的概念:内阁是一个阁员相互间负有责任、对首相负有义务,并有责任遵循同一政策和集体进退的机构。所以,议会不仅类似大陆帝国议会和三级会议的代言机构或审议机构,而且还是一个产生有效行政机关的机构。没有议会,无论代议制政府还是其他任何政府都不能存在。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