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3.2016—2017学年度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16年 题数:30 浏览数:237

一、单选题

1.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父母 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 ,有人指出 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王)”这段记载反映出商代实行(  )

A.王位世袭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禅让制

2.

武王克商之后,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此举(  )
①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传播了周的文化形式
③大大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④构成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

西周晚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上述 形势 的出现,缘于周初(  )

A.国家权力高度集中B.分封制度的固有缺陷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4.

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

5.

下图所示为元代政区。对图中标有“★”号的地区实施直接管理的机构是(  )

A.中书省B.腹里C.宣政院D.三司

6.

(清人赵翼说) 国初承前明旧制,出纳悉关□□……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 。文中□□处应填入(  )

A.中书B.内阁C.都察院D.军机房

7.

下列文献记载,按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始设军机房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

8.

有学者认为: 这场战争意味着外国在华活动的加剧,这些活动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并在中国开创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 这场战争 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抗日战争

9.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曾约定: 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包括 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 。该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B.中法《天津条约》C.中日《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

论文的关键词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某篇论文关键词中出现了“ 字长蛇阵、林永升、定远舰 等字样。据此判断,该论文涉及到甲午战争(  )

A.黄海海战B.威海之战C.旅顺大屠杀D.大甲溪战役

11.

下图所示为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西北地区的海报,斯大林、列宁、孙中山和蒋介石赫然在列。该海报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北伐战争时期B.九一八事变前后C.西安事变之后D.全民族抗战时期

12.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江城 当指(  )

A.重庆B.上海C.武汉D.南京

13.

针对抗战初期的某次战役,西方学者称其为 自日本建立陆军以来第一次显要的战败 ,国民政府宣传机构则称 歼敌三万余众 。该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淞沪会战D.南京保卫战

14.

吴玉章先生曾写下诗句 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 以纪念辛亥革命。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兴中会建立B.同盟会成立C.武昌首义D.中华民国成立

15.

下列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③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④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16.

1895年广州起义时,革命党人被认为是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上述变化反映出(  )

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传播B.清王朝统治的日趋衰弱C.儒家思想遭到彻底摒弃D.资产阶级民主逐步完善

17.

有人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其主要依据不包括这场革命(  )

A.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结束了长期延续的封建制度

18.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 ,使孙中山先生 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上述 革命的火焰 始于(  )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国民党一大D.北伐战争

19.

历史地图是历史研习的重要依据。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革命B.秋收起义C.遵义会议D.红军长征

20.

《蒋介石日记》载: 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 综合判断,这则日记写于(  )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全民族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1.

下列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口号,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取消红军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①②④③

22.

苏维埃 一词源于苏联,意即革命阶级的联盟。一开始,中共认为其内涵是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后来又加上 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 。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

A.国民大革命的需要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中日矛盾日益凸显D.推翻国民政府的要求

23.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多个法律文件,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法律基础。这些法律文件包括(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

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任务主要是(  )

A.确立三大政治制度B.明晰新中国的国家性质C.为新中国制定宪法D.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5.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下图所示自治区中,始建于1965年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6.

下列关于十年浩劫中出现的 革命委员会 的相关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是高度集权的一元化领导体制B.体现党政合一、政企合一思想C.是政治体制建设一次重大倒退D.严重破坏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

27.

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提出了(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保障人民民主
③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

下列图片反映了祖国统一进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二、材料阅读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此外,刘邦为 矫秦县之失策 ,还 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 ,可在其封地上 自置吏 得赋敛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夫外郡者,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编自《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据材料一,论证 汉承秦制 这一历史命题。结合所学,指出刘邦 矫秦县之失策 的措施所造成的后果。(6分)
(2)据材料二,元代设置了什么机构对地方实施行政管理?简述其历史意义。试用一句话概括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6分)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思想观念?写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全称,并简析这部宪法对于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意义。(7分)
(2)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在新中国的曲折历程。(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