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7.2017届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9 浏览数:138

一、单选题

1.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

2.

据《后汉书》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在安徽寿春修建了芍陂,灌溉农田一万多顷,扩大了稻田。芍陂得以修建的背景是楚国(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新式农具推广使用D.经济实力最为强大

3.

秦国规定一家除一子承嗣外,其余儿子结婚后必须分家,单独立户,否则加倍征收户赋。秦国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商业的发展繁荣B.自耕农数量增加C.人口数量的增加D.郡县制度的推行

4.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规定: 不举孝,不举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这反映出当时(  )

A.世家大族把持地方政治B.地方政府人才匾乏C.孝子廉吏较少很难荐举D.察举制度推行不力

5.

唐代门下省对中书省草拟的文书,具有审查权,如果认为文书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将文书退回中书省重新拟定。这反映出(  )

A.门下省掌握着中央监察权B.唐朝政府重视提高决策水平C.门下省和中书省相互对立D.唐朝中央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6.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 宋太祖曾对大臣说: 今之武臣欲尽令读经书。 宋太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B.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C.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D.选拔杰出军事人才

7.

《都城纪胜》记载,南宋都城临安 街坊巷市,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据此可知,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坊市制度开始打破C.商业经营不受限制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8.

黄宗羲指出, 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足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 ,他要求自己的学生 必先穷经 兼令读史 。 这表明黄宗羲主张(  )

A.经世致用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古今贯通

9.

清朝张德坚在评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时说: 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 这说明太平天国的科考(  )

A.改变了传统科考的方式B.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C.注重对知识人才的选拔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

10.

1896年,梁启超提出 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 ;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 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往往而合 。据此可知,梁、谭二人(  )

A.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B.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C.仍未突破 中体西用 的藩篱D.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

11.

表1 1901——1911年中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

门类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

新增数量

82

70

53

28

60

20

73

新增资本额万元

1332.1

556.9

786.8

130

3813.8

352.1

2272.9

表1中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反映了(  )

A.国内工业发展环境恶化B.民族工业所占比重增加C.近代工业结构有所优化D.近代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12.

1928年6月,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指出: 第一次革命浪潮因为历次失败而过去了,而新的浪潮还没有到来,反革命的势力超过了工农 党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紧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 。这表明(  )

A.城市暴动仍是中共革命的主要模式B.中共迫切需要壮大自身的力量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大会的认可D.倾冒险主义左右会议进程

13.

图1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次重要战役的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战役所属的会战(  )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B.成为两党合作抗战的典范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4.

1950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6% ,到 1954年上升到80.55%。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A.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对华封锁加剧B.中国优先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C.苏联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5.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7月规定,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由1992 年定价目录颁布时管理的141种(类)减少为13种(类)这是我国当时(  )

A.农村经济改革的需要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C.履行世贸责任的需要D.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6.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指出: 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成为个人自由的依据;而罗马留下了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该学者旨在强调(  )

A.追求个人自由是希腊民主与哲学的核心B.希腊和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泉C.重视法治和社会秩序是罗马文明的特征D.希腊和罗马文明具有各自的特色和意义

17.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方言文学产生,英国的乔叟运用伦敦方言创作出《坎特伯雷故事集》,拉伯雷的《巨人传》是法国方言文学的代表。这表明(  )

A.拉丁文难学被知识界所抛弃B.教会神权让位于世俗王权C.思想解放促进文学形式变革D.意大利文艺中心地位丧失

18.

在欧洲各国中,葡萄牙是最不宜于从事帝国冒险事业的。幸运、地理位置、航海技能和天赋勇敢等结合在一起,使葡萄牙人在初期领先,但是不能长期保持。 导致葡萄牙 不能长期保持 领先主要在于其(  )

A.从事冒险人员众多B.未形成促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C.面临列强激烈竞争D.深受海外殖民地独立斗争打击

19.

只有根据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兵变法案》,国王政府才能成立军事法庭,惩办逃兵和哗变者。这表明(  )

A.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B.议会能够干预国王的行政权C.国王权力受制于议会D.国王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权

20.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由德意志帝国宰相担任,宰相必须在皇帝批准的一切法案上副署,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

A.国家权力中心属于宰相B.皇帝掌握国家实权C.皇帝权力受到宰相限制D.代议制度已经形成

21.

列宁在 四月提纲 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中争取多数,把苏维埃由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控制转变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这反映出列宁(  )

A.希望和平夺权B.建立合并其他政党C.反对暴力革命D.主张实行议会政治

22.

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雇员有权组成集体与雇主进行谈判。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促进工业生产发展B.调整劳资关系C.赢得广大选民支持D.扩大政府权力

23.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抨击戴高乐研制原子弹时说: 与其说法国的原子弹是对付莫斯科的,毋宁说是对付华盛顿的。 这表明(  )

A.美法两国军事对峙严重B.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法国力图摆脱美国控制D.美国对法国的军事威胁大于苏联

24.

20世纪60年代,苏联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分成 进步的 反动的 ,蓄意分裂不结盟运动;70年代后期把自己打扮成不结盟运动的 朋友和战友 。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国际影响的增强B.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C.美国与不结盟运动联系密切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5.

学者费里德曼认为, 随着全球体系中心的转移以及体系内部各成员经济地位的升降起伏,现在的全球体系已经无法维持一元化的文化逻辑 。该学者强调的是(  )

A.文化与全球体系中心紧密联系B.经济实力是全球体系中心转移的决定性因素
C.多种文化的共存是历史的必然D.文化的全球扩展需要坚强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 不限年月 永远耕种 ,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 不许自行转佃他人 。所有者主体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权主体。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王昉《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租佃制的积极作用。(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97年,孙中山指出,中国人民遭受 巨大的长久的苦难,则是由清政府有系统的贪污造成的。实行地方自治人民有自选权,贪官污吏自不敢明目张胆作恶。1905年,孙中山在《革命方略》中规定:应将地方自治权归之为地方人民,实行地方自治。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主张 地方的事情,让本地自己去治,政府毫不干涉 。地方自治搞好了,经济发展, 地方自治之制既日发达,则一省之政治逐于此进步,推之国家亦然。如此做去,将来中国自然日臻强盛,与列强相抗衡于地球上

——摘编自王启勇《简论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把 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 列入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之中。中共不但承认了地方自治,而且在各抗日根据地切实推行地方自治。各级政府积极组织真正的普选,允许实行公开的竞选。各抗日党派合法存在。共产党尽管占有优势,但其主张必须经过参议会赞同和认可才能成为政府法令。人民群众和其代表机构具有选举、罢免、否决、创制等切实的权力,真正成为政权的主宰。针对国民党统治区的状况,中共在强调抗日的同时,也一直要求国民党实施民主政治。

——摘编自李国忠《中共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与实践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主张实行地方自治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地方自治与中共地方自治的共通之处。(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50年法国计划委员会主席让·莫内提出首先建立超国家的欧洲机构,统一管理西欧国家的煤钢工业,然后逐步将其扩大到商业和农业领域,再扩大到政治领域,最后导向一个经济、政治统一的欧洲。他认为解决德国钢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控制德国钢铁方面符合法国的利益,而且在发展欧洲政治机构方面也存在着一致的利益。让·莫内的建议得到了舒曼的赞同,两人共同策划出台了 舒曼计划 。该计划也得到了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的欢迎。在法德的共同推动下,欧洲朝着联合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刘郢庆《关于欧洲联合思想》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的 旁观 政策。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仍具有影响力。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时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积极推进欧洲联合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6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是盲从的,依感情行事的,人民只有热情而无理性,所以不宜做决定。人民所能胜任的事情就是选择代表。古代的大多数共和国有一个重大的弊病,就是人民有权利通过积极性的,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予以执行的决议。这是人民完全不能胜任的事情。他们参与政府应当只是选举代表而已,这是十分适合他们的能力的。

——据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的知识,围绕 人民主权与实践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