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2.2017届 四川省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80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凿运河。据《史记》记述: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 。这些运河的修建(  )

A.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B.表明诸侯各国经济交往频繁C.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标志着中原统一市场的形成

2.

图6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  )

A.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B.重农抑商传统已发生改变C.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D.商业贸易地位居全国之首

3.

宋代士人洪迈《容斋随笔》记载: 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 。顾炎武《日知录》也记述: 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 。这表明(  )

A.火葬这一习俗始于宋代B.儒家孝义之说日渐式微C.士人阶层倡导移风易俗D.佛教的影响进一步深入

4.

《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 骄奢淫逸 的昏君。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

A.史官个人才识B.史著编撰意图C.史料运用方式D.史著编撰体例

5.

下表是1844 1851年上海茶出口量及出口价/格统计表,此表反映出(  )

年别

茶出口量

茶出口价格

指数

(18441845=100)

两/担

指数

(18441845=100)

18441845

3800627

100

18451846

12459988

328

37.0

100

18461847

12494140

329

29.2

79

18471848

15711142

413

26.7

72

18481849

18303074

482

24.9

67

18491850

22363370

588

19.5

53

A.上海替代广州成为中国经济中心B.列强控制下茶叶出口利润丧失殆尽C.鸦片战争后中国银贵钱贱的状况D.太平天国起义抑制了上海茶叶贸易

6.

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 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 。这些言行(  )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7.

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县48村2707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只有24户,占总数的0.9%。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  )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D.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

8.

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调节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一变化(  )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C.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D.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巨大波动

9.

雅典执政官最初有王者执政官、军事执政官和名年官,终身任职。公元前683年改为一年一任,且增加了6名司法执政官,人数增至九人,但拥有选举权和当选为执政官的都是贵族。这些变化(  )

A.确保了贵族各项特权B.推动了雅典民主化进程C.保证了公民政治权利D.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效率

10.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11.

《国富国穷》中写到:18世纪以来,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 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 。这反映了欧洲(  )

A.社会环境的开放性B.经济发展的均衡性C.贸易体系的平等性D.经济模式的一体化

12.

1835年,托克维尔指出: 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要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政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 。托克维尔意在说明(  )

A.政党是政体纷争的关键B.立法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C.美国共和制根基的深厚D.法国共和与君主政体的并存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 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 ,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 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 。鸦片战争之后, 洋布盛行,布市销减 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 。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 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 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2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

解读材料,围绕 清政府与西学 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代是御史监察制度比较发达和完备的时代。设置目的在于监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是否合乎法律规范。所谓 正朝廷纲纪,举百司紊失 。(初始) 御史台……有弹邪佞之文,无受词讼之例 。开元十四年始规定受事御史之制,弹奏前往往是 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御史台推鞠狱公(包括举弹前的推覆)和受命推按,往往不是一日而毕的事,这就需要 留问 ——暂时拘捕,于是设置监狱,称为 台狱 。御史台初期只审判皇帝交办的案子,即所谓 制狱 。它与刑部、大理寺联合组成 三司 ,具有联席会审的性质。一般说来,几经御史台推鞠落实后的案子,还得移交大理寺法官详刑定谳,量罪判处。终唐之世,御史台并没有发展成为纯粹的司法机关。唐后期,御史台的职权渐被侵削。在地方上,御史台对割据和跋扈藩镇是难以行纠举之职的。在中央,宦官势力是御史台不得侵犯的禁区。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官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御史台的职权范围。(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御史台的作用。(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发生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乃是在东北亚地域所发生的东方国家和欧洲列强的一次重要的直接较量,是以后东方国家赢得战争而告终的第一场国际性海、陆大战,客观上对于动摇欧洲在东方的殖民体系产生了主要影响。这场战争也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不平衡发展而导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这场战争,无论从力量的显示与积累,还是从结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都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所以,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 第0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冯绍雷《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 第0次世界大战 的原因。(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达·芬奇认为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知觉 ,热烈歌颂眼睛和视觉,倡导以视觉为基础的绘画最适于描绘物体的形态美和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以视觉为基础的绘画是人类认识自然和传播真与美的最有力的手段。在分析绘画和现实的关系时,他指出 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绘画是自然的模仿者,如果画家取法自然,绘画昌盛,不取法自然,绘画就衰微。 他还用很别致的方法阐明绘画怎样反映自然, 画家的心应当像镜子一样,将自身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数摄进摆在面前的一切物体的形象。应当晓得,假如你们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 。但他又指出, 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就像一面镜子,只会抄袭摆在面前的东西,而对它们一无所知 。在论述绘画来自经验时说 神的本质、灵魂等问题完全和感觉背道而驰。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
达·芬奇还将绘画和诗、音乐、雕塑等艺术加以评比,改变了绘画不被认为是一门高尚的艺术偏见;他还深入研究阐述了透视学、光影学、人体比例和解剖学、人体的动态和表情以及自然现象等知识与绘画的关系,将构图法、明暗法、透视法和心理等学科运用到绘画中去,对绘画领域起到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达·芬奇著、戴勉励译《绘画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芬奇的绘画美学思想。(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达·芬奇的绘画美学思想。(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