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4.2016—2017学年度 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5 浏览数:148

一、单选题

1.

仲尼曰: 始作俑(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者,其无后乎? 因象人而用之。孔子的这一言论反映的主张是(  )

A.仁者爱人B.以德治民C.克己复礼D.有教无类

2.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这一主张(  )

A.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以后思想文化再无发展B.是文化专制的体现,充分体现当时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
C.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D.不利于实用性学问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世界

3.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对该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民生的关注 ②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缺乏对客观的正确认知应当摒弃 ④该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这一观点(  )

A.有强烈的民主色彩B.强调男女有别C.其作者可能为朱熹D.可能出现于明清时期

5.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 重人 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对该材料理解较准确全面的是(  )

A.强调理性主义,认为美德即知识,突出教育的功能B.重视人的作用,强调知识和道德,注重教育和思考
C.追求人性解放,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理性的思考D.重视人的作用,追求知识和美德,肯定理性的力量

6.

西欧13—16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其中 精神的新生 是指(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B.理性主义思想的弘扬C.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D.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

7.

……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 砸烂可耻的东西 ,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 社会契约 ……。这些主张(  )

A.反对宗教信仰,倡导自由平等B.抨击教会权威,倡导完全自由C.倡导理性主义,主张平等法治D.反对宗教狂热,维护现存契约

8.

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升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下列关于活字印刷表述有误的是(  )

A.它是印刷史的一次革命B.相对于雕版印刷更易纠错C.它是近代打字机的原型D.用大量人力排版不易推广

9.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下列选项与之体裁和风格都相似的是(  )

A.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D.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山谷为之荡波。

10.

八大山人的魅力……随着他人生过程的痛苦展开,他的思考越来越深,他把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用得那么娴熟,来表达自己内在的困境,表达自己对命运的咏叹,这是了不起的 。下列作品中,与八大山人绘画风格相似的是(  )

11.

他颠覆了世界,虽然并不完全 ,这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 他颠覆了世界 是指达尔文的学说(  )

A.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兴起B.推动了理性思想的启蒙C.否定了专制君主的权威D.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12.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C.工业革命极大冲击了传统价值观D.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这些梦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向西方学习救国之道B.向西方学习为君之方C.向西方学习富国之路D.向西方学习民主之法

14.

康有为说: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旨在(  )

A.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B.维护原有之君主政体C.确保国民都享有民主权利D.确立西方式民主政治

15.

下列毛泽东的作品按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

16.

在进行20世纪三大理论成果的复习时,老师给同学们呈现了下列知识结构图表,某同学作了如下整理,请指出与史实不符之处(  )

A.新三民主义B.社会主义革命C.论十大关系和两类矛盾学说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7.

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674万人

1947年的33

中等学校

1432万人

1946年的69

小学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

对上表解读无误的是(  )

A.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C.人民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D.直接为新时期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8.

(列夫·托尔斯泰)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他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列宁语)对此评价理解最准确的是,列夫·托尔斯泰(  )

A.是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但是一个狂热的基督徒B.其作品注重个人情感的发掘,其作品堪称世界一流
C.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但存在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D.其作品客观真实反映了俄国生活,可以用作史学研究一手资料

19.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文艺作品有(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

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这个故事直接反映的主题是(  )

A.机器大生产严重摧残人性B.机器生产带来环境污染C.逐渐使人们失守精神家园D.经济危机造成精神危机

二、材料阅读

21.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表明我国在空间探索领域又取得新的突破,也表明了人类对宇宙的求索从未停下脚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材料二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法,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牛顿临终遗言(《必修三》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爱因斯坦

材料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五 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 证明 ,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

——《科学的旅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践方面指出钱学森被赞为 科学旗帜 的理由。(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发现了哪些 光滑的石子 美丽的贝壳 。据所学知识指出他可能站在哪一 巨人 的肩膀上,请说明理由。(6分)
(3)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据材料三四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的影响方面侧重点的不同。两者在价值取向方面有何相似之处?(4分)
(4)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简要论证材料五的观点。(2分)

22.

一位哲人曾说: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母体文化,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极其荒谬的。统统的加以否定,肯定是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完全加以继承,肯定是犯了极右的老朽病。该继承的却不继承,不该继承的却强行继承,那肯定是患了精神与功能上的紊乱症。还有什么和谐稳定可谈呢!

——《漫谈儒家的三纲五常》

材料二
材料三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 。他说: 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 毛泽东思想 ,决不是说 毛泽东思想 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犯了 极左的幼稚病 极右的老朽病 分别是影射什么运动?(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重大成就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3分)
(4)结合材料二、三、四,请你就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主题词。(3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3分)

23.

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神瑰宝,是人们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风俗概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

材料二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

材料三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启蒙运动推崇理性主义……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

——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材料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来到。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材料五 有人问过作者:戈多究竟指什么?作者回答: 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戈多虽然未出场,但他在剧中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人物,因此评论家们对他提出各种解释,有的解释为 上帝 ,有的解释为 死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丹纳和毛泽东观点的相同之处;指出材料一中丹纳观点的谬误,并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
(2)材料三中的 指哪一文学流派?请据材料归纳这一文学流派的特点。(3分)
(3)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所体现文学流派的特点,请另举一例具有这一特点的法国绘画作品。(3分)
(4)材料五中作者是谁?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他为何会回答 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3分)
(5)据毛泽东的观点,材料三、四、五体现的文学流派从本质上反映了怎样共同的 社会生活 ?(1分)

24.

中国古代政治家们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 胡化 汉化 ……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 秦是亡在 转型 失败上。统一六国之后,建立大一统国家的秦已经不是 战争机器 了,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让其还在这条不归路上狂飙。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已经是统治者了,却还把自己当成掠夺者。

——网文《商鞅:为什么他成就了秦国,却成就不了自己》

材料五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了评价。你如何看待张之洞的这些评价?(3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五,谈谈你作出以上判断的理由。(6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依据什么原则?(1分)

25.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 上喜选 蒸汽船 谐音)

——日本民谣

材料二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落紫禁城》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材料四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1分)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2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建议光绪帝 取鉴于日本之维新 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4分)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