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9.2017届 湖南省新考纲下的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01

一、单选题

1.

《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 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 ,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

2.

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 基因缺陷 。秦朝的 基因缺陷 指的是(  )

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D.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3.

著名学者工学泰指出, 士大夫 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 士大夫 中的 大夫 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的 士大夫 的含义是 文人士大夫 ,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唐宋之际 士大夫 含义的变化是由于(  )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C.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D.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4.

明清时期,中国向欧洲和美洲输出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但却很少从这些地方进口实物商品,而只吸收白银。这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  )

A.与欧美地区直接贸易B.闭关政策未真正实行C.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D.引领世界经济新趋势

5.

1910年8月,《国风报》一篇文章中写道: 十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嚣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日不暇给。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国势益以抢攘。 这揭示出清末新政(  )

A.没有取得实质的成效B.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C.在多个领域同时并举D.以加速近代化为目标

6.

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 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 。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 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 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

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7.

郑友揆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年)》中指出,1913年,棉织品和棉纱进口总额达18200万海关两,约占中国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到1936年,二者进口总额为1000万海关两,仅占该年进口总额的1.7%。上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936年的中国(  )

A.民族企业成为工业主导力量B.民族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C.对棉织品和棉纱的需求下降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大大减弱

8.

下表是中国1953~1956年经济数据统计表。从该表信息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953

1956

国家计委统一管理、直接下达指标的产品

115

308

国务院各部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

2800多个

9300多个

国家统配物资

33

342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优势B.国家工业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C.国家逐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生产企业和产品种类大幅增加

9.

美国历史学家珍妮弗·罗伯兹认为,西方思想界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长期存在着贬低雅典民主的传统,而这恰恰是在民主政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批评。这一观点揭示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

A.不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观念B.孕育了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C.受到众多思想家的批评攻击D.使雅典受到世界的长期关注

10.

就在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 日不落帝国 之时,英国人亚当·斯密却主张英国摆脱殖民地的累赘,不要去管殖民地的事,以 无形帝国 代替有形的 日不落帝国 。亚当·斯密的 无形帝国 (  )

A.基于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强大实力B.力图最大限度地减轻英国的负担C.意在促使英国提高现代文明程度D.促使英国通过自由贸易称霸世界

11.

下面是美苏(俄)双方核武器数量对比图。下图说明,两极对峙期间(  )

A.美国核武技术落后于苏联B.苏联的核威慑力量高于美国C.世界局势处于核恐怖之中D.美苏对抗以核武器竞争为主

12.

按照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规定,到2016年12月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5月12日欧洲议会议员通过一项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决议。反对者认为,一旦认可了中国,欧盟的贸易防护措施将失效,这与 自杀 无异。上述现象说明(  )

A.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B.欧盟反对与中国进行贸易C.中国对欧盟经济威胁最大D.经济全球化存在矛盾冲突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广州从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从西太平洋进入中国的第一站。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将广州推上了中西贸易的枢纽地位。原本可以从上海、宁波、福州等地出口的货物,全都被限制在广州出口,大批的福建商人涌入广州成为 十三行 行商,清朝的 国有企业 总部也云集广州。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进入航海时代的时候,西方一度只知广州,不知广东。广州也就成了西方人眼中中国的象征。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 一口通商 政策被强制性取消,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也获得了对外贸易的权力而迅速崛起。这批开放城市以上海为代表,它依靠长江水系的密集水网,拥有一大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作为腹地,成为长江流域城市群的龙头。
据统计,1857年已经有数万粤人在上海,开展上海与华南、上海与香港、上海与南洋、上海与欧美之间的贸易,广东商人利用自己多年从事对外贸易积累的经验,帮助上海嫁接起上海沟通海内外的桥梁。1906年,有人在一篇演讲中讲到上海滩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上海一地竟然聚集了二十万广东人,这些广东人拖家带口、聚族而居,扎根到上海。再者,民国时期大上海最摩登的几家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大新公司、永安公司,他们的老板都是以前广州府香山县人。

——以上材料均据《一百年前的广州为何会被上海取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成为中西贸易枢纽地位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取代广州迅速崛起的原因。对此,你得出了怎样的认识?(11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政治哲学家J.B.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价值对于社会制度来说是一种基本性原则与价值诉求,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是自由与差别性原则。在这两个原则中,社会的公平正义按照 第一个原则 (即自由原则)优先于 第二个原则 (即差别原则)的选择进行。国家赋予并保护个人公平平等的权利,不分等级阶层,人人享有这样的权利。

——据《西方正义论的发展脉络梳理》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社会制度与社会正义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福建漳州月港 僻处海隅,俗如化外 ,不为明朝朝廷官员所注意,早在1436~1456年间,就已成为走私活动的活跃地区之一。1465~1505年,不少漳州人走私致富,并享有 小苏杭 之誉。到1522~1566年,以月港为中心的漳泉地区走私商民活动更为频繁,为全国之甚。
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利用穆宗登基、隆庆改元而政治布新之机,奏请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明朝政府本着 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 的基本出发点,迅速批准了奏请,形成了 隆庆开海,月港开放 的局面。
隆庆开关 规定只有漳、泉两府通番在合法的范围之内,使月港开放对内地的影响降到最小,大大降低了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隆庆开关 在全国商民中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海外贸易环境,也没能达到消除海盗源头的目的,明末中国沿海又兴起一个 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 ,走私贸易大规模泛滥。

——《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绝响隆庆开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年间 隆庆开关 的原因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隆庆开关 。(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美国在1947年间选择了退出东亚大陆,转向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战略;苏联选择在东亚地区(包括南亚)推进革命运动。
材料二 从1970年代前期开始,苏联急剧扩大对外援助和军事干涉,使很多东亚国家因感受到苏联威胁而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当时东亚主要国家都把防止苏联扩张视为战略优先,它们之间做出各种妥协,搁置诸多争议,建立起反苏联合战线,获得了安心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所以,冷战就是通过这样的战略共识和战术妥协构建了东亚地区繁荣所必不可少的合作条件,从而成就了当今的东亚繁荣。

——以上材料均据《冷战与战后东亚国际秩序:影响及后果》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美苏对东亚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1942年,抗日名将戴安澜入缅作战,牺牲在缅甸北部丛林中,时年仅38岁。周恩来题写的挽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蒋中正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1943年3月,毛泽东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朱、彭联名诗作:上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下联: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 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历史上的今天·戴安澜

材料二 2014年11月25日是戴安澜将军110周年诞辰。为纪念将军诞辰,由民革中央办公厅、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的 纪念戴安澜将军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23日上午在安徽芜湖举行。23日下午来自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及其亲属代表、有关黄埔组织代表,来到芜湖市赭山公园将军墓前,敬献花篮,并三鞠躬,缅怀先烈。

——2014年11月23口《纪念戴安澜将军诞辰110周年两岸黄埔同学缅怀先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方为何盛赞戴安澜将军。(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隆重纪念戴安澜将军的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