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3.2016—2017学年度 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3 浏览数:107

一、单选题

1.

钱穆先生曾将两汉官员的选拔制度称为 郎吏时期 。他认为,此时期,上面的政府已变成士人政府,而士人参加政府之路径,首先是为郎为吏。士人得为郎、吏之资格,则因经地方察举获入太学。这说明(  )

A.选官制度加强君主专制B.太学彻底打破世代为官陈规C.太学生都来源于郎吏D.察举制强化了官僚政治体制

2.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材料的观点是(  )

A.重视仁政德治B.主张加强君主专制C.主张无为而治D.维护奴隶主利益

3.

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下列选项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B.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C.学者须知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D.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4.

某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认为人类社会早期曾存在过一种 自然状态 ,那时人人平等、自由,只是由于生产技术和知识的发展,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才失去了天赋的自由、平等。下列主张与材料观点出自同一人的是(  )

A.人民主权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三权分立D.要自由也要自律

5.

经宋初百余年发展,雕版刻书业已形成了产业规模,官刻、家刻、坊刻书各有市场;宋仁宗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印刷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材料可以得出(  )

A.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先进B.雕版印刷在宋以后成为主流C.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并行发展D.活字印刷发明后未得到推广

6.

元代赵孟頫说: 石如飞白木如籀(大篆),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画师、书法兼诗人,一身三任焉。下列与文中风格相吻合是(  )

A.《游春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牡丹蕉石图》

7.

罗素说:他正是 沿着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开拓的成功道路,达到最后的完美成功 。这里的 是(  )

A.牛顿B.瓦特C.爱因斯坦D.普朗克

8.

下图漫画《人生不过是蛆虫》取名自1881年达尔文著的《蚯蚓的生态学》,画中,达尔文坐在上帝的位置上,俯视着一个英国绅士是如何从混沌中逐渐进化的。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是由蚯蚓进化而来的B.人类和蚯蚓有共同的起源C.否定了上帝创世说D.论证了 自然选择 的正确性

9.

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说: 19世纪最大的发明是找到了发明的方法,一种新方法进入人类社会生活中来了。……新方法中有一个因素便是设法把科学概念与最后成果之间的鸿沟填起来。 材料中的 科学概念与最后成果之间的鸿沟填起来 是指(  )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科学转化为成果的速度加快C.科学推动工业革命产生D.科技成果来源于工人经验积累

10.

东洋日本,近亦遣人赴英学其文字,究其象数,为仿造轮船张本,不数年亦必有成。……独中国狃于因循旧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遂可雪其耻乎?从中可以得出洋务派(  )

A.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提出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积极抵御外来侵略D.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11.

李大钊曾说: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种文明之崛起,……。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此时李大钊(  )

A.认为俄罗斯文明优于东西文明B.赞扬俄国十月革命C.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充分准备D.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2.

孙中山表示, 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 。下列对材料中的 社会主义 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 耕者有其田

13.

毛泽东曾说, 以美国为主控制国民党,英国可能插进一小脚。这一变化是一个长期的麻烦,我们共产党要好好准备,以应对这个变化。 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文献中(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论》C.中共七大报告D.《论人民民主专政》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继承了中共八大的诸多正确方针,并提出了适应新时代的新政策。 材料中的正确方针是指(  )

A.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B.决定变革生产关系C.作出对外开放的决策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5.

下列关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者有关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国家民族遇到危机时提出B.都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C.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念D.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16.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1976—1998年,中国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千克计算,能解决500多万人一年的吃饭问题。取得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杂交水稻——南优2号的推广
③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17.

某一文学流派有这样的认识:文学有史以来第一次转向关心 真实 ,转向在那个宗教权威崩溃的时代探讨人生的意义,文学应该具有科学真理般的精确性。符合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大卫·科波菲尔》C.《老人与海》D.《等待戈多》

18.

2016年10月18日佳士得在香港拍卖一幅绘画作品,作品暮色壮丽,画家以宝石般的色彩交错,捕捉到变化万千的大自然光辉。 下列作品与该作品风格一致的是(  )

A.《日出·印象》B.《自由引导人民》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

二、材料阅读

19.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 三公 和诸卿组成。 三公 ,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 三公 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 一千四百年 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4分)

20.

汉代是儒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以优厚的礼节聘请了数百名儒生。这就是有名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

——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四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背景。据材料二,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主张的基本含义?(4分)
(2)材料三对董仲舒思想是怎样评价的?(2分)
(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作者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你同意这一评价吗?请说明理由。(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1.

马克思说: 18世纪综合了过去历史上一直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现的成果,并且揭示了它们的必然性和他们的内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科学革命导致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导致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上的飞跃;产业革命则引起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社会革命实现社会制度的飞跃。这四种革命内在地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
当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启蒙运动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社会制度的革命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摘自马龙闪、王维等《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请回答: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17至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22.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进程。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这种思想的自由表达与学术的活跃空气发生于政治上军阀当道时期,其间可能有各种复杂的原因,诸如军阀间的纷扰争斗使其一时无暇顾及政治之外的其他方面,政府行政管理的混乱无序为学术自由留下了一定的挥洒空间,经济与市场的发展使学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谋生路,租界治外法权的存在亦使有违政府 禁忌 的文人有所托庇,等等。……但无论如何,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总是中国社会的综合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 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材料三 在20世纪10年代中期到20年代中期,学人活跃,学派纷呈,社团勃兴,出版兴旺,各种中西思想相互碰撞和砥砺,各派思想观点尽情表达和切磋,共同创造了中国近代思想的丰收期。

——以上均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初建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称为 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 ,并对新文化运动作简要评价。(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除新文化运动外, 中国近代思想的丰收期 还有哪些表现?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4分)

23.

国家发展要善于借鉴别国的经验,以促进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国情与日本、俄国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日俄两国通过政治改革极大地动员了国内各方面的力量,从而促使两国的经济、社会乃至军事力量等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们的成功为中国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中国应该仿照日俄两国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所走过的道路、所采取的措施。

——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 中国的国情与日本进行改革前的国情比较相似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改革的相似背景。(2分)列举俄日两国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 现代化变革尝试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的共同之处。(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