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5.2017届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5 浏览数:441

一、单选题

1.

秦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某种程度上说明, 策士 贤士 推动了(  )

A.集权制度的形成B.自然经济的形成C.家国观念的形成D.封邦建国 的形成

2.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

A.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B.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D.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

3.

根据葛兆光先生的说法,(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规则而进入民众生活,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为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材料中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宋明理学官方化与哲学化的产物B.汉代儒学神化的结果C.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学思想的表现D.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4.

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造诣非常高,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考试方式非常特殊,他亲自出题,就是一句诗,让大家画出来。曾以 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查众位考生。材料反映了(  )

A.宋朝绘画繁荣得益于科举制度和绘画结合在一起B.宋朝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阶段
C.宋徽宗喜欢绘画胜过于治国D.宋徽宗的喜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宫廷画院的发展

5.

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第一步,意在模仿西方军事技术以求自强。这种想法最初产生于鸦片战争后期……真正由议论为实务的,是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这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后期就提倡开展洋务运动B.新思潮的萌发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程
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西方技术D.魏源的 师夷长技 思想成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6.

严复曾说: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日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 严复在此强调(  )

A.变法是由时势促成的B.圣人也不能阻挡社会发展C.世变是由运会造成的D.严复不能说明变化的规律

7.

1938年7月,日军制定了《从内部指导中国政权的大纲》,其中对文化教育规定: 尊重汉民族的固有文化,特别尊重日华共通的文化 。后来,又秘密颁布《对支宣传策略纲要》,把宣传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重视对华教育的目的是(  )

A.提高中国人民教育水平B.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C.试图通过教育控制中国D.掩盖发起战争的罪行

8.

1963年底至1964年初,毛泽东提出 两个中间地带 的思想, 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同时指明了两大敌人即 两个大老虎,美国和苏联 ,并强调必须团结绝大多数,以孤立敌人。材料内容提出的背景是(  )

A.中国国内阶级斗争尖锐B.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对抗C.美苏争霸中苏联优势明显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9.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独裁统治的现象,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B.原有的民主制度不适应或不利于垄断C.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不堪D.资本主义制度即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10.

《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美国对世界问题的处置,是对共产主义压力采取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美国为恢复其他国家健全的经济而作出的努力,仅仅是这种反应的副产品,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的威胁,美国不见得会有兴趣去做这种事。 材料从本质上说明美国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

A.复兴西欧经济B.促进世界发展C.遏制共产主义D.维护国家利益

二、材料阅读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薛福成在谈论轮船招商局时说,商办固然比官办好,但如果单独由民间自办,又恐商情之相轧也,则督以大员而齐其政令;恐商利之未饶也,则酌拔漕粮而弭其缺乏,所以,官督还是必要的。郑观应主张 决胜于商战 ,强调 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而后战本固,战力好也。 他说: 第商务之战,既应藉官为护持,而工艺之兴,尤必藉官权为振作 造作则借官率以兴创之 。对于采矿业,他认为, 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 ,更必须采取 官督商办 的经营方式, 商招殷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 ,于是 上下相维,二弊俱去

——宋美云等《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材料二 苏俄(联)政府从新经济政策初期的被动容忍私人资本主义存在,逐渐转变为主动地适当地利用和发展一定的资本主义成分。1921年12月政府作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1921年—1922年,14个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年3月成立17个公私合营企业。直到1922年上半年,私营企业多达257个,到了年底,资本主义企业占了全国总数的88.5%。

——李冠乾《苏联史研究》

(1)材料一中的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经营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提出此经营方式的理由。(12分)
(2)材料一、二中有关经营方式的阐述有何相同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联)政府大力发展私营企业的意义。(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潮的形成、存在和演变都直接受到政治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思潮,本质说来,是一种政治思潮。而关于对待思潮的问题,从来是一个政治问题。

——梁树发《思潮研究三题》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认证;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驳斥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两税法是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重要代表,影响深远。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 公元780年,唐德宗任用杨炎为相,开始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一些方面:量出制入,根据国家原来各项财政支出额,确定国家的税收总额,再把这个总额分配到各地,按户税和地税两个税种向百姓征收。户税的具体征收原则是: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即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在所居州、县的户籍,在所居地纳税。征税标准,不再按丁,而是按资产征税,不论丁男、中男,一律按贫富即按其拥有的资产的多少来纳税。资产多的多纳,少的少纳。地税则依两税法实施前一年耕垦的田亩数征收。两税一年分夏、秋两次交纳,夏税纳税时间不超过六月,秋税不超过十一月。两税法还有一个重要规定,即田亩之税(包括租粟二石及按每亩交粟二升的地税)仍纳谷米,而租庸调中应纳布帛绢绵等实物的部分均改为折钱计征。此外,原来的庸并入两税后,改为赋税代替劳役,百姓可以钱代役,劳役租税部分也变为货币租税了。这样,两税法就把很大一部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了。
两税法改赋税征实为征钱,是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商品货币经济显著发展的结果。这一改革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同时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以货币纳税,在杨炎提出两税法之前,只在局部地区实行过。两税法把它推向全国,加速了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过程,扩大了货币税作用的范围。农民为了纳税,必须卖出他们的农产品,换回货币;一向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必须和市场直接发生联系,扩大商品生产的范围。这必然会加速封建自然经济基础的瓦解。所以,这是一项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的税制改革。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改革的意义。(9分)

14.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阿富汗地处中亚南部,与苏联、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79年12月27日晚7时,苏联以受到邀请为借口,派军队侵入阿富汗。苏军的侵略在阿富汗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国内,阿富汗人民掀起了反苏高潮,大大小小的抗苏游击队遍及阿富汗各地……到1987年,联合国连续9次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阿富汗。美国对阿富汗的抗苏力量进行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由于侵阿战争,苏联的军事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人民的不满也日益增大。1988年苏联决定从阿富汗撤军。

——《苏军入侵阿富汗》

材料二 小布什急需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战后最长经济繁荣期结束了,美国经济走向衰落,急需一剂强心针;美国在北约东扩以后,大大的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但是对于有着称霸全球野心的美国而言,这只是扩张的开始,进入俄罗斯的传统战略空间中亚地区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阿富汗是中亚的核心地带,占领阿富汗有着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利益。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的塔利班的一场战争。

——《环球军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原因,并说明美苏发动战争的主要共同点。(6分)

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 暴主 无棘毫政绩可纪 ’。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 四人帮 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 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 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但是通现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 贞观之治 开元之盛 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

——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根据材料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各个阶段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每一个阶段评价的因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