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3.2016—2017学年度 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8 浏览数:820

一、单选题

1.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 中国的家庭中,上下尊卑有着严格的区分。……父亲是一家之主,他至少在理论上控制着家里的财产并决定子孙们的终身大事。 这一社会传统最早形成于(  )

A.先秦B.秦汉C.隋唐D.宋元

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评价某制度时说: 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此制度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3.

许瑶云曾评价某位书法家时说: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下列属于该书法家的作品是(  )

4.

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其中由成都生产的 臣僚袄子锦 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这里的 臣僚袄子锦 最可能产自(  )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5.

李文治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说:“(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农户闲适的乡村生活C.乡村市场的繁荣景象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6.

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 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 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 据此他们主张(  )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经世致用C.天下为主,君为客D.唯物主义

7.

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程度加深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8.

李鸿章在1863年致曾国藩的信函中说: 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 为此,他创办了(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发昌机器厂

9.

原先的学堂,上课开始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问候 老师好 ,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化最有可能开始于(  )

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时期C.中华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后

10.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中国 蒸汽船从1913年的893艘(总吨位达141,024吨)增长到1918年的2,027艘(总吨位达236,622吨);煤产量从1913年的1,28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2,010万吨;钢产量从1914年的10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180万吨。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1.

伧父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中说: 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譬有一人,其始以祖宗之产业,易他人之证券,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而祖宗之产业已不能回复矣。吾人精神界破产之情状,盖亦犹有生活的意义。 可见,作者主张(  )

A.全面认同传统文化B.彻底批判儒家思想C.理性对待传统文化D.大力吸收外来文化

12.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

A.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B.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C.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D.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3.

毛泽东曾这样描述某次军事行动,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纵横十一个省。 这次军事行动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中央工农红军长征C.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D.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14.

1942年杀人魔王石井四郎曾说: 细菌攻击战的第一个特征是其效力之伟大。……其效用不仅能人传人、村传村地不断扩大,而且其毒害可以深入人体内部,其死亡率比炮弹、炸弹要高得多。 下列与材料信息密切相关的是(  )

A.旅顺大屠杀B.南京大屠杀C.潘家峪血案D.七三一部队

15.

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 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材料中的 打出去 (  )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B.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16.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 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 当时中国政府(  )

A.参加日内瓦会议B.确立 一边倒 外交方针C.提出 求同存异 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 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推行了公私合营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王国维认为智育、德育、美育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不能定出孰优孰劣,因而必须 三育并行而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斯得为完全之人物,而教育之事毕矣。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在(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 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

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 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发生了很大变化 的直接背景是(  )

A.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设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C.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

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时强调: 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实现民族复兴,再创中华盛世荣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为此,两岸必须(  )

A.实现直接 三通 B.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践行 一国两制 构想

21.

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 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

A.设立四百人议事会B.成立十将军委员会C.建立十个地区部落D.发放 观剧津贴

22.

下列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创作的两张圣母画。这体现拉斐尔(  )

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性追求D.坚持 信仰得救 宗教观

23.

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科学产生。下表是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据你判断,表中①代表的国家是(  )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意大利

15401610

16601730

法国

17701830

美国

19202000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24.

根据 光荣革命 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陈旧的制度 被淘汰是通过(  )

A.《权利法案》颁布B.责任内阁制形成C.1832年议会改革D.两党制度的确立

25.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 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 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为此,美国实行(  )

A.联邦制B.三权分立C.共和制D.两党政治

26.

《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 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 二者 相匹配 开始于(  )

A.工场手工业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

27.

马莉莉在《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中提到: 从1953年中国完成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后,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问题就呈现出来。借鉴1933年苏联的做法,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 材料中提到的 苏联的做法 指(  )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承认市场经济体制

28.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压的房屋,后又通过《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推行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

A.调节国民收入B.稳定金融秩序C.增加就业机会D.缓和社会矛盾

29.

二战后至今,国际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反映的是(  )

A.二战后形成美国称霸世界的局面B.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出现C.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 一超多强 D.战后资本主义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30.

英国诗人艾略特于1922年发表了长诗《荒原》。诗人笔下的 荒原 满目荒凉,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他们相互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该作品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二、判断题

31.

【判断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 百家争鸣 局面的形成。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2.

【判断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33.

【判断题】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4.

【判断题】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5.

【判断题】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 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三、材料阅读

36.

(10分)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材料四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2分)
(2)宋代使理学成为 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的集大成者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 影响至深至巨 的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 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是指什么? 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

37.

(10分)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年7月,英、美等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材料二 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以上二则材料皆选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14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二战 后形成的经济体系以及主导国。(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关贸总协定 的宗旨。后来,它被哪个国际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贸易体系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2分)

四、简答题

38.

(10分)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 中国梦 定义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的炮声破灭了中国人的 天朝梦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复兴之路。请分别列举近代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提出的革命纲领(2分)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指出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请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成就。(4分)
(4)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指出其中 富国强民 道路和 根本转型 的内涵。(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