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8.2017届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674

一、单选题

1.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  )

A.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B.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C.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D.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

2.

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但唐代自安史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宋又变成政府财政权专落在司的手里,独立设置 三司 机构。三司的设置(  )

A.只是为了分割宰相权力B.政府职能发生了一些转变C.调和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D.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3.

嘉靖皇帝曾指责王阳明 放言自恣,诋毁先儒,号召门徒虚声附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 。这说明王阳明心学(  )

A.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B.背离了传统儒学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

4.

《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帝剀切训示 总以阻其进京,停其江路通商,并将游行内地罢议,及早归还广东省城为最要……总之,(公使)进京一节,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 。由训示可见,咸丰帝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中国的主权完整B.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C.防止外国势力深入内地D.维护天朝上国的威仪

5.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最活跃的是新崛起的士绅阶层和绅商阶层,代表人物有张謇等,以至于形成一个立宪派。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

A.八国联军侵华的刺激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D.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6.

国民党政府在头十年的统治中,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快速,但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农民被剥削到了极限。以上现象说明(  )

A.农业问题被国民政府忽视了B.政府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C.现代化的实现关键不在农业D.国民党政府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府

7.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缺乏市场经济观念B.西方人注重社会调查,看到了中国的进步
C.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在了现代环保意识上D.美国政府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所以肯定中国环境保护的努力

8.

在一个古希腊雅典的储藏所人们发现了200多块刻有 提米斯托克利 名字的陶片。提米斯托克利是一位著名人物,公元前480年,他领导雅典人战胜波斯。显然这些陶片是为分发给那些写不好字的人的。由此可知,雅典民主制(  )

A.大力维护普通公民的权利B.是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C.保证了社会各阶层平等的参政权D.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先进性

9.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在主要的思想家看来,人生已不再是来世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这表明(  )

A.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是大众化的B.文艺复兴是反宗教的C.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享乐主义D.文艺复兴促使人们开始走出中世纪

10.

下图是某国政体示意图:
示意图所示制度的特点(  )

A.元首无权解散议会B.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C.元首是选民直选产生D.是一个有行政权的总统与一个总理的混合物

11.

有人评价说: 虽然职业革命家为俄国革命而工作,但他们并未 引起 革命。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也没有带来俄国革命。只是在俄国革命爆发之后,他们才掌握了它,他们是在中流上船的。俄国革命像所有伟大革命一样,都来源于过去历史矛盾的总和、形形色色的本土原因以及许多阶层人民长期的不满。 评价者认为(  )

A.俄国革命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鼓动宣传的结果B.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抓住了历史机遇
C.俄国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引起D.俄国革命是偶然性的

12.

《美国经济史》一书中写到,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三产业部门是一个悖论。它是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创造物,也是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救助者,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食品和商品的能力也增加了。第三产业是救助者的表现是(  )

A.促进人口增长,为第一、二产业提供劳动力B.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了产品和原材料
C.创造就业,刺激消费,发展科技和教育D.必将取代第一、二产业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哥伦布之后所发生的历史,不啻一个新世界的形成,这是两个旧世界相互碰撞的结果。到16世纪80年代中期,大帆船贸易兴起还不到10年,月港(今属福建漳州地区)已经是全球最重要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如今的月港已经变成了一个毫无特色的工业化时代的郊区。唯一遗存下来显示其昔日辉煌的是一座三层的六角形塔楼,不久前我去参观时,塔里到处可见流浪汉住过的痕迹:肮脏的毯子、空的方便面包装袋和色情杂志。站在塔顶,我只能看到一间印刷厂、冒烟的垃圾堆和长长的矩形菠菜田与烟草田。编年史上描述的舢板船 鳞次栉比 的码头,几乎都已经空了。只有地理形态没有改变:海港外是台湾海峡、台湾以及南海。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航海时代之后,中国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对我们有何启示。(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下图对此作了概括:
阅读材料,就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汉时,各郡国对中央政府每年都有 方物 贡输,郡国苦于远道运输,中央政府也因运费过大而在财政上遭受损失(运费由赋税收入抵付),桑弘羊深察贡输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决心改革。他创设了均输法。具体做法是:把郡国应缴贡物连同运输所抵充的财政上缴额,按照当地正常的市价,折合为一定数量的、当地出产的土特产品(原先的贡物或另折他物),这些产品是商人所一向贩运出境的物品,郡国只要就地缴给均输官就行了。均输官则将所收土产品像过去商人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资的其他地区去出售。
和均输密切相连,由桑弘羊建议推行的另一项新措施就是平准。所谓平准,即由官府吞吐物资,平抑物价。平准也是大农的一个部门,具体由平准令、丞主管。各地运来的贡物,均输收购物资运往京师的部分,大农诸官所掌握的物资,以及官营手工业制造的器物、织物的商品部分,都储存在 平准 这个机构里。当长安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平准就以较低价格抛售;反之,如某种商品价格过低,就由平准收买储存,即 贵即卖之,贱则买之,万物不得腾踊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桑弘羊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桑弘羊改革的意义。(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希特勒和纳粹的统治不只依靠纳粹的恐怖。希特勒也寻求并赢得了民众的压倒性的认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落败,受到《凡尔赛和约》的羞辱,以及经历魏玛共和国动荡的数年之后,他逐步撕毁条约,让德国人为之欢呼。纳粹国家严厉打击大萧条时期增多的犯罪现象,获得民众的好评。约瑟夫·戈培尔是希特勒的宣传部长,他策划培养了对希特勒的崇拜。元首委任受欢迎的电影制片人莱尼·里芬施塔尔拍摄了《意志的胜利》。这是一部宏大的宣传电影,展现了精心编排的1934年纽伦堡集会,25万穿制服的德国人经过严密统一的组织,挥舞着纳粹旗帜,向希特勒致敬;这部电影促成了对元首的崇拜……。
同盟国监督着后来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地区的政治制度发展。直到1951,联邦共和国所通过的所有立法都必须经过西方同盟国的批准。它们进行了一个从教育开始的去纳粹化过程,但并没有进行任何重大的社会改革。同盟国坚持认为,德国总统的权力应受到限制,以避免再出现希特勒那无限制的行政权力。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全体成员,以及大约相同人数的来自各个州的代表组成。同时,同盟国的 去纳粹化 计划旨在从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上清除所有前纳粹分子,但整体而言,其影响相对较小。事实证明,不可能从政府、工作和教育行业中清除数以百万计的人……与此同时,冷战使得西方列强更快地接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及其重整军备加入西方联盟的行动。

——引自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德国纳粹获取民心的手段。(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二战后同盟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去纳粹化 ,并给予评价。(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梁漱溟(1893—1988)认为,中国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从某一面入手,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全面抓起。更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乡村建设的工作重建乡土中国新秩序,进而使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一条健康的轨道。此后,围绕 中国问题 的解决,梁漱溟热情洋溢的投入到乡村建设运动中来。
尽管梁漱溟与北方村治派存在着若干分歧,但并未影响他积极参与河南村治学院的筹办以及接任《村治》月刊的主编。然而,当这种试验还没有来得及结果的时候, 中原大战 爆发,河南村治学院的解散不可挽回。河南村治学院停办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始在邹平创办,办院的原则与章程大都出自梁漱溟的手笔。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农场正式开办于1936年6月,农场积极培养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由梁漱溟主导的乡村建设运动除了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改造经济状况外,还投入很大力量教育农民养成良好的习惯,造成良好的社会风俗,取缔婚姻陋俗,以利于下一代的健康和家庭和睦。……1937年 八一三 事变后,梁漱溟将为之奋斗七年之久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结束事宜略做交代,最后离开邹平去济南……。
(1)根据材料,指出梁漱溟农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漱溟探索的看法,(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