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7.2016—2017学年度 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32 浏览数:185

一、单选题

1.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 叙史 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
周武王, ① ,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 ② ,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 ③ ,创国基。 ……太祖兴, ④ ,号洪武,都金陵

A.①除隋乱 ②始诛纣 ③国大明 ④嬴秦氏B.①始诛纣 ②除隋乱 ③国大明 ④嬴秦氏
C.①始诛纣 ②嬴秦氏 ③除隋乱 ④国大明D.①嬴秦氏 ②始诛纣 ③除隋乱 ④国大明

2.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这一现象反映了商代(  )

A.宗法制开始出现B.贵族政治的产生C.家国同构的特点D.王权具有稳定性

3.

齐人 鲁人 这种表述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4.

图1所示,西汉时汉武帝这一规定(  )

A.削弱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B.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C.中朝权力扩大外朝权力分散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5.

唐代学校分六种,其中 四门学 招收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学校来的 生徒 是其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徒 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由此可知(  )

A.唐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多样B.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C.唐朝的 生徒 人数众多D.官僚体系已出现膨胀趋势

6.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之一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下列各项中,通过分割宰相财政权强化皇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B.唐朝的中书令C.明朝的户部尚书D.宋朝的三司使

7.

读表1可以得出(  )
表1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简表(部分)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高层行政区

行省

统县行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县级行政区

州、县

A.古代行政区的设置趋于灵活B.秦汉行政权主要在地方层级C.魏晋时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D.清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源头

8.

有人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说明《资政新篇》(  )

A.为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B.是农民革命斗争的产物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超前性D.在当时有实施的可能性

9.

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 访事人 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  )

A.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B.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D.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

10.

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 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 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 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 等。这体现了美国(  )

A.抵制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B.推行门户开放政策C.在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D.重视发展美中关系

11.

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 伤洋乎? ,不问民。 文中 今日 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上海等地被迫开放为商埠B.山海关至北京铁路被列强把持C.列强掀起了中国瓜分狂潮D.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

12.

表2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
表2

新军将领

革命党

咨议局议长

巡抚

布政使

提督

督练公所总参议

13

3

3

1

1

1

1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13.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14.

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 表明了长征(  )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15.

《民国二十六年度国防作战计划》中规定: 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别动队,采取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以敌后为抗战的主战场B.坚持战术的多样性C.以民众为抗战的主力军D.重视使用游击战术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 合作——对立——合作 。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17.

据以下大型历史图片展览,推断这次展览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B.推翻清朝统治C.新民主主义革命D.推翻国民政府

18.

表3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
表3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40

4.2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慢神与蛊惑青年

6000

501

抽签

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

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B.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C.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19.

伯里克利说: 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 由此可见伯里克利主张(  )

A.法律至上B.注重保护私有产权C.主权在民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

万民法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这反映了万民法(  )

A.重形式,程序繁琐不灵活B.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D.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

21.

伏尔泰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某种制度 一个受人尊敬且富裕的君主,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描述的是(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B.法国的君主制C.德国的二元君主制D.美国的共和制

22.

有同学整理19—20世纪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做出如下时序图。观察图5,空白处应填的事件是(  )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辛亥革命的爆发

23.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国王的独断专行B.有利于议会权力扩大C.标志内阁首相取代王权D.标志国王行政权丧失

24.

表4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特征,据此该法律文件是(  )
表4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1邦联条例》C.德国《1871年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

25.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民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中的300名议员中有75人终身任职,其余由各省及殖民地的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中的议员则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表明(  )

A.法国政治上体现共和原则B.法国近代历史发展很曲折C.法国民主政治已得到完善D.法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

26.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帝国B.德意志帝国是军事帝国C.德意志帝国立宪为虚专制为实D.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较大

27.

历史学家钱穆曾指出: 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的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定理想水平,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 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B.《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C.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D.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8.

沈志华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这反映了临时政府(  )

A.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B.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C.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D.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

29.

有人指出: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说明十月革命(  )

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D.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

二、材料阅读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先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出于对祖先基业的敬畏,惧怕史官在史书中的 无隐无讳,直书史实 ,使统治者注重自身言行;在未形成监察制度的西周至春秋,民众谤议君王被认为是正当合法的政治监督形式, 周厉王就因为 止谤 被国人赶出都城。发展至战国,社会政治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大多采用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的方式;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也随之滋长,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人们已逐步认识到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形成了哪两大监察体系,并比较其异同。(6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4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表5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 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8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石碑上刻着一句名言 万事切忌极端 ,成为雅典人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梭伦在执政时指出 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份 ,为缓和社会矛盾他颁布法令规定, 平民所欠的债务一律废除,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他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梭伦改革为雅典打上了这种 生态平衡 的烙印。

——摘编自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

材料二 众所周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条文具有弹性,用语宽泛模糊,给反复的重新解释留下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它给自己预设了更新机制,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身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制宪时期的美国各州在地域、居民、经济、体制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社会就具有群体和利益的多元性,而且经常发生冲突。不同利益集团通过 谈判 而达成妥协,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避免了社会在极端对抗中消耗资源,其结果相对接近社会公正这种人类普遍的理想。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人 价值观 是什么,这种 价值观 在梭伦改革中是如何体现。(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宪法如何避免极端,并简析其作用。(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