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1.2017届 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二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763

一、单选题

1.

《管子》一书建议把 修道途,便关市 作为 输之以财 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

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B.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C.区域间长途贸易不断兴起D.加大 关市之征 成为共识

2.

图10是近年出土的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史称汉废帝)墓葬中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依然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B.从墓葬的规格可见当时王国问题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C.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工匠之手D.该墓葬的竹简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佛教思想精髓

3.

(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  )

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

4.

1921年6月,孙中山说到: 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 这说明孙中山(  )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

5.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
表2

1931

1933

下降幅度

中国茶叶出口额

5108万元

3858万元

30%

中国蚕丝出口额

14704万元

5642万元

61%

A.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C.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D.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

6.

1939年毛泽东撰文指出: 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陕北之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动。 可见,毛泽东认为 这两件事 (  )

A.促使国民政府内外政策改变B.促进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C.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D.实现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平衡

7.

1961年我国政府规定: 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二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 这项政策在当时(  )

A.削弱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B.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C.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D.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

8.

古罗马时代的行省议会一年召开一次,内容包括议决对即将卸任的总督的投诉,投诉直接提交元老院或皇帝,皇帝的回复直达行省议会。据此推断,行省议会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B.加强对总督的控制力度C.在行省内推广公民法D.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9.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接到国会提交的法案后十日之内,如遇国会休会而无法将该法案退还时,该法案不得成为法律。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由此可见,美国(  )

A.存在行政干预立法B.成功实践权力制衡C.总统权力大于国会D.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10.

表3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1913

1928

1932

1937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机器制造业

4

4

2

2

联合收割机

2

1

电力

15

10

7

3

6

6

4

4

石油

2

3

2

2

5

5

5

3

A.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 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D.在 斯大林模式 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11.

1960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遭到拒绝后,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六国成立了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1961年、1967年英国又两次申请加入遭拒。直到1973年,英国成为欧共体第7个成员国。1975年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了公投,67.2%的民众选择 留欧 。这表明(  )

A.英国加入欧洲联合体的意愿从未动摇B.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欧共体的一部分D.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斗争与争议

12.

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M型 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B.导致了贫困鸿沟不断加深C.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D.同科技革命联系日益紧密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代官学教育 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 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 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 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 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

——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材料三 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 官员预科学校 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 五四运动 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1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 晚清中国外交 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清朝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北宋时期陕西蓝田吕大均制定的《吕氏乡约》,由士绅起草法则,其宗旨意在使邻里乡人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明成祖时, 表章家礼及《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 。时任巡抚、右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在1518年颁布了《南赣乡约》,影响最大。清朝时,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送, 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 ,非特殊情况,不许士绅介入里甲、乡地、保甲等各类乡役组织,违者严惩。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邪庐抗议》中,主张略取宋明乡约宗法制度,兼仿西洋地方自治之义,建议以乡族为政治基础,达到管教养卫的目的。冯桂芬的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后来改革变法论者的自治主张。

——摘编自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冯桂芬乡约制度思想。(9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第二条日本同意接受美国、中国、英国及苏联对于上述领土及海外属地所做最后处置之任何协议。第三条 日本将下列领土及其全部主权归还中华民国:台湾及其附属于台湾省之各岛;澎湖群岛;琉球群岛。

——摘编自中国《对日和约草案》(1948年)(注:该草案是国民政府预备参加对日和会的谈判方案)

材料二 第二条(2)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名器与请求权。……第三条日本对于美国向联合国提出将北纬二十九度以南之南西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孀妇岩岛以南之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与琉璜列岛)及冲之鸟礁以及南鸟岛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

——摘编自美国等国与日本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1951年9月8日)(注:该和约从1952年起生效,因中国被排除在旧金山和会之外,故中国政府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份文件在对日占领土问题处置上的不同。(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旧金山对日和约》中美国处置日占领土方式的原因。(7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在 现代史最大的危机 中变得成熟了。…… 自由、平等、博爱 的思想逐渐成为他世界观的核心。1804年创作《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本来是准备献给拿破仑的,但拿破仑于这一年取消共和制做了皇帝,贝多芬一气之下,抹去原稿扉页上原来的题名 波拿巴 改称为《英雄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

——李庆《音乐鉴赏〈英雄交响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贝多芬为《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改名的主要社会因素。(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