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2.2016—2017学年度 河南省焦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9 浏览数:140

一、单选题

1.

周代分封制 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 。这说明分封制(  )

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2.

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 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 ,同时实行封国与郡县交错并存的政区体制。由此可知,当时(  )

A.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B.各封国的政治地位较高C.中央有意防范封国势力膨胀D.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

3.

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这反映了(  )

A.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B.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C.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4.

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B.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C.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D.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

5.

在这种制度下,(古代雅典)彻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权,一个人无论官职多高,权力多大,都不可把太多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 材料中所说的 制度 是(  )

A.陪审法庭制度B.陶片放逐法C.职务津贴制度D.轮番而治制

6.

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 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 。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

A.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D.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7.

1692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任职法案》,被上院否决,次年重提之,又被国王威廉三世否决,直到1707年做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签署通过。这说明(  )

A.议会的立法权已经丧失B.英王仍然掌握着立法权C.英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D.权力部门间存在着制衡

8.

1786年8月,华盛顿在一封信中写道几年之内可能发生惊人的变革。据说备受尊敬的人士也公然发出君主政体的论调了。 这反映了(  )

A.英国君主制对美国影响深远B.人们希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C.美国民众希望建立君主政体D.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17条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  )

A.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D.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10.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城外者,文书来往,用 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

11.

据记载,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 所著各书 皆不屑看也 。这主要是由于(  )

A.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B.洪仁玕的书籍缺乏新意C.频繁战争使其无暇读书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

12.

图1是美国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4872. 河南省焦作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A.是清政府甲午战败的结果B.导致了美国直接参与瓜分中国C.引发了列强联合侵华战争D.说明美国独立侵华政策的失败

13.

《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 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14.

图2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15.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 撤换了 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 ,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这说明(  )

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16.

董必武曾从武汉致函毛泽东说,国统区人民赞扬八路军的胜利,它 不仅与平汉、津浦两路战事成相反的对比,即与上海方面相比,亦令人看出八路军的不同 。材料中 八路军的胜利 最有可能是(  )

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17.

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材料中的 (  )

A.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B.直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

18.

1871年3月19日,巴黎革命政府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发布外省居民书,号召外省的城市和乡村仿效巴黎的榜样。这反映了巴黎革命政府(  )

A.具有全国性政权的特点B.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C.要求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希望得到广大民众支持

19.

1917年,普列汉诺夫指出: 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号召工农推翻资本主义去夺取政权是荒谬的。 这说明他(  )

A.坚持无产阶级参与二月革命B.反对列宁《四月提纲》的主张C.主张建立俄国民主联合政府D.充分认清了俄国当时革命形势

20.

1949年8 月,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召开时,有人评论说 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 短衫 工装 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 西服 长袍 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大事,这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 这表明此次 代表会议 (  )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B.以广大工农阶级力量为主体C.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D.完全仿效了苏俄苏维埃体制

21.

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 近乡(大陆)情更怯 的文章,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的感人情节。此状况(  )

A.说明两岸对抗关系已出现缓和B.推动了 和平统一 方针的提出C.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坚冰的打破D.表明台湾民众支持 一国两制

22.

图3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此照片可以说明(  )

A.中国正式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D.和平共处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

23.

2016年11月3 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上指出: 中方愿继续与各方一道,发扬 上海精神 不忘初心,携手前行 。材料中的 上海精神 (  )

A.推动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B.促进了亚洲国家矛盾的解决C.说明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D.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

24.

二战后 ,法国意识到“ 不仅要把敌人打倒,还要把它扶起来',惟有放弃报复心态,用睦邻、平等态度构建利益共同体,仇恨才能化解。 材料现象(  )

A.促使法国加入了北约组织B.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建立C.缓和了法国和苏联的矛盾D.冲击了 冷战 对抗意识

25.

冷战 结束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在此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这说明(  )

A.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已经丧失B.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出现平衡D.新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阶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不仅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 意见领袖 ,还使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使绝大多数时期任何一个官员在皇帝面前都显得 人微言轻 ……总的来讲,在废除承相制度后,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衡或扭曲的状态,舞台上的依靠皇帝暂时亲信而拥有治官权力的人物忠奸贤愚美丑反复变换,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

——摘编自渖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和影响。(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梭伦开始赋予国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使之互相制约。……雅典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而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行政、司法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行政、司法都要对立法机关负责,它又不是一元政治,没有一个至从上的权力机构,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

——摘编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在美国,立法权由国会掌握,参议院代表美国各州,所以参议院由各州选出,每州两名,共100名;众议院代表美国人民,所以众议院议员在全国由相同人口划分出的选区选举选出,共435名;国会拥有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监督财政权等四大国家权力。行政权由总统掌握。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他对选民直接负责,国会对他的政治行为不得干涉。总统以向国会提出 国情咨文 的方式行使立法倡议权。

——摘编白许鑫《分权制衡思想演变及对西方政治制度构建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与雅典在分权制约方式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8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道理。在8月18日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 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 。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 工农革命军 第一军第一师。 军叫工农革命军,旗号镰刀斧头。

——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

材料二 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计。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有22次,但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 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 工农革命军 旗帜的意义。(6分)
(2)材料二中 胜利结局 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 胜利结局 的主要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9.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欧国家为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成立的一系列经济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冲破了原来民族国家的界限,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尽管美国促使西欧各国联合的目的是便于控制西欧,以增强抗衡苏联的力量但客观上却促进了西欧经济的联合。

——摘编自王国范《试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初期欧洲的影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