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3.2017届 江苏省镇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3 浏览数:143

一、单选题

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生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引文中“ 共生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指的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制D.郡县制

2.

下列邮票中以宣纸为材质、彰显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的行书作品是(  )

3.

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4.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 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 士商合流 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 作者意在强调(  )

A.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B.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C.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D.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

5.

下图是《明清时期国内各区域市场分布示意图》,它较为充分地反映出(  )

A.小农经济的自给性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商品经济显著发展

6.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

A.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C.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D.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7.

19世纪末,定居温州的英国传教士苏慧廉曾记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中国男孩在教会学校接受人种知识测试,老师与他的回答如下图中所示。这一对话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国人(  )

A.对西方的了解加深B.已经接触西式教育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D.民族自大心理尚存

8.

下表为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补注:日本在1920年达4278家,1928年达8926家)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一战期间各国放松对中国的侵略B.一战后各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C.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D.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

9.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 材料中的 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 指的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10.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 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11.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 一五 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 文革 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  )

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C.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

12.

梅因指出: 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 与古罗马人的这种意识密切相关的是(  )

A.习惯法的推行B.公民法的推行C.万民法的推行D.陶片放逐法的推行

13.

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沉迷于世上的人、物或自我,以这些东西为人生的终极关怀,并鲜明地提出了 服从你的意欲而行 。对材料所示现象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A.近代人文精神开始兴起B.人类最初自我意识的觉醒C.进化论解放了人们思想D.理性准则驱离了神学束缚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 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带来的 价格革命 C.英国打败西班牙的 无敌舰队 D.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

15.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 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 文中的 1917年革命事件 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启蒙思想得以实践C.开辟人民作主新时代D.开创国家工业化新模式

16.

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项目

1928

1950

1990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17.

《资本主义大变形》一书中指出: 在凯恩斯主义刺激下,美联储承担管理国家经济重任,财政赤字、货币超发成为经济刺激主要手段,这导致政府和国会蜕变为权贵集团进行游说和相关博弈的 纸牌屋 ,自由市场和民主价值观受伤害,进行深刻变革才能挽救资本主义。 这一论点意在(  )

A.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作用B.揭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缺陷C.阐明经济政策应该及时调整D.说明美国社会危机形成原因

18.

1850年的雨果说: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题作 历史 的书。 的这部书是(  )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百年孤独》D.《美国悲剧》

二、材料阅读

19.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今境内之民皆曰: 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 是故豪杰皆可变(本)业,事商贾,为技艺,为避农战……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 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

——摘编自《商君书》

材料二 民不外务当敌斩首,内不急力田疾作,民皆欲行货财、事富贵……不亡何待? 故明主之治国也,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使民贫,则民喜农而乐战……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以均贫富……此帝王之政也

——摘编自《韩非子》

材料三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人物,为维护秦国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极力主张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超经济干预政策,反对秦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希望通过由国家全面控制、垄断经济资源的举措,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李禹阶《法家开启重本抑末先河》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和韩非相同的经济思想。(3分)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其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3)概括指出商鞅和韩非的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4分)

20.

中国政府倡导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 。我们可以从20世纪东西方并称为 红色资本家 的美国亚蒙·哈默与中国的荣毅仁两位企业家的经历中得到启发。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亚蒙·哈默,1921年去了苏俄,为美苏两国的贸易和矿物开发做了大量的工作,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苏联工厂,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30年代返回美国,抓住新政废除禁酒令之机,创建了现代化酒桶厂,生产丹特牌威士忌酒,建设种牛牧场。1956年购买西方石油公司,80年代大力推动西方石油公司的多样化经营,使西方石油公司成为肉食品加工的巨头和美国石化产品制造商中的佼佼者。有人称他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 和平使者 ,他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据【美】亚蒙·哈默《勇敢的人》摘编

材料二 荣毅仁,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投身于民族工业,成为中国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代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许多重要时刻,荣毅仁都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让申新各厂的纱锭迅速转动起来支援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时积极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1957年1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受毛主席委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 助选 ,他也顺应民心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国门开放之初,荣毅仁创办 中信 公司,被邓小平称为 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荣毅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海外亲友的帮助,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做了大量工作。

——蒋颖、王红梅《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一生》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哈默、荣毅仁的企业发展中,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6分)
(2)据材料概括指出哈默与荣毅仁为什么被称为 红色资本家 ?(4分)从两位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中,你对 创业 有哪些认识?(2分)

21.

近代以来,新旧体制的转型称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 革命的年代 ,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 双元革命 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巨大胜利……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摘编自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 双元革命 指的是什么?(2分)受 双元革命 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欧美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分)
(2)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新旧体制转型的因素有哪些?(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2.

观察家们认为,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历史,就是一部患得患失的历史,表面上是任性的,实质上是理性的。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1957年共同体宣布成立时,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表示:我们决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共同市场更具有吸引力。他们不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话,就带头反对他们的计划。

——肖德玉《无奈的选择: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原因考》

材料二 英国对英联邦、西欧出口总额比重统计
  

             比重

  地区

英联邦

西欧

1951

50%

25%

1961

39%

30%

——摘编自陈乐民《战后西欧国际关系》

材料三 如果我们继续留在共同体之外,不可避免的事实是,现实的权利导致我们的美国朋友将越来越重视(欧洲)共同体的观点和利益,而较少关注我们的声音和利益……这意味着我们将同时失去对欧洲和华盛顿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我们的国际地位。新形势需要一个新概念,以便使英国在同欧洲联成一气的情况下,较之她保持孤立并且注定要在世界上日益衰落的情况,更能有效地为英联邦和全世界利益服务。

——麦克米伦《不列颠、英联邦和欧洲》

材料四 近年来,伴随着欧盟的几次扩大、欧债危机的冲击,欧盟越来越呈现 多速 之势,英国越来越边缘化和被动。这已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欧盟的 离心离德 倾向,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是欧盟 三驾马车 之一的英国要以公投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内。英国媒体报道的最新民调显示,56%的英国人希望脱离欧盟,一旦举行公投,英国的欧盟成员国地位就真有可能被选民手中的选票否决掉。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意味着英国与欧盟说再见。

——据《光明日报》有关报道编写

请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观察家们的观点。(11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述影响: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第三,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是消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所患的孤独症的良药。

——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材料二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的夭折和美国多次企图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的决议遭到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政治多极化应该把这些力量都考虑在内。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

——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

(1)据材料一指出亨廷顿的国际格局观,(2分)并概述这一格局观对美国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亨廷顿与张毅君对国际格局认知的相同之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基于张毅君对政治多极化真谛的理解,不同实力的国家应如何合理参与国际事务?(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