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8.2017届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2 浏览数:691

一、单选题

1.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门阀士族的势力得以发展甚至超越皇权,皇权政治从此演化为门阀政治。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均衡与共治确保了统治秩序的平稳。材料主要说明(  )

A.门阀政治取代皇权政治B.门阀政治是特殊条件下的一种变异C.门阀政治确保政权稳固D.门阀政治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2.

隋朝时期,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以及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的制度建立(  )

A.都推动了政府统治机构完善B.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都有利于直接提高行政效率D.都标志着封建王权的强化

3.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以上主张(  )

A.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B.体现了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C.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D.成为南宋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

慈禧新政与光绪新政前后衔接,在变更 祖制 上走的更远。可以说光绪新政是一个开始,慈禧新政是其继续与推进。光绪新政与慈禧新政(  )

A.挽救了清末统治危机B.触动了封建制度的根本C.体现了统治者主动变革社会决心D.推动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

5.

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 。材料反映了(  )

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

6.

下图是《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 土地执照 (  )

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B.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C.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D.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

7.

这一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的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忽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忽视民主。材料中这一体制(  )

A.是取得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B.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C.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D.开创了全新的工业化模式

二、材料阅读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经过隋末农民战争,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武德七年(624年),唐初统治者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主要规定有: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有爵位的贵族和官吏因品级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主要原则是 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无后少 。均田制在唐朝实行了一百多年,唐朝前期的经济发展与国家富强,与此制度密切相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在18世纪农业资本主义化过程中,坚持旧生产方式和经营方法的地主贵族在经济上已趋没落,同时,他们开始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和农业改良技术,并兼营一些工商业。这种变化造就了资本主义化的贵族地主阶级。从18世纪60年代起,圈地运动发展速度加快,形成新高潮。1760年之前,议会共颁布了214项圈地法令,而在60年代就颁布了385个圈地法令,圈地70余万英亩。70年代的圈地法令则多达642个。在18世纪英国, 土地越来越成为政治权力的基础 。至18世纪末,已经有400个大地主家族,各自拥有至少5000英亩以上的土地,年均土地收入约1万镑。
英国的农业在1600—1800年在技术和生产能力方面出现了重大转折。据考证,表现农业革命成果的年代为1700年左右或者更早。在整个17世纪,英国谷物的出口量很少,1700年之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度稳定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0000吨,平均每人出口30千克,当时的英国是 欧洲的粮仓 。与此同时,1700—1750年英国人口大约增加了5%—7 %,人均消耗量也有所增加,而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却减少了。

——摘自高德步、王珏编《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推行均田制的背景,分析唐朝推行均田制的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农业革命的措施及历史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 社会转型 的含义,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结合材料,依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围绕 社会转型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10.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 什伍连坐 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变特点。(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6分)

11.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在希特勒进攻苏联之日当晚,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向全世界宣称: 我们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与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 第二天,美国代理国务卿威尔斯发表声明,支持苏联。罗斯福在审阅这个声明时,用铅笔加上了一句结束语: 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 ……这时美国得到种种情报表明,日本准备进攻苏联的滨海各州。对此国务院远东司提出一个备忘录,认为苏联抵抗德国的时间越长、越成功,显然就越有利于美国。因此它建议美国应公开表示要援助和同情苏联,以挫败日本的侵苏步骤。
材料二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租借援助截止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1.41亿美元、法国23.77亿美元、中国13.35亿美元、巴西3.19亿美元、荷兰1.78亿美元、比利时0.82亿美元、希腊0.76亿美元、挪威0.37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对苏联实行援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和影响。(9分)

1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 ,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 镇伏邪魔护安国 法事的 监坛者 ,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 孔庙 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 武圣 。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 关帝庙 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 关帝 ,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