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0. 广东省汕头市2017年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72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

2.

汉代《盐铁论》称 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 。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

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3.

唐太宗要求立法 务求宽简 ,所有的死刑案件均需经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官员及尚书九卿合议,反复确认后再 覆奏皇帝 。贞观四年,全国处死刑者仅29人。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缓和B.德主刑辅以德治国的思想C.权力制约,中央官制成熟D.法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 异端邪说 ,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

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B.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C.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D.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5.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 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 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B.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6.

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共和体制逐步被民众所认同B.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C.清朝帝王年号仍被允许使用D.底层民众不满民主共和体制

7.

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C.九一八事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D.二战开端于1931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8.

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国家职工人数万人

国家财政收支亿元

1

19505

2451

+60

2

20000

4532

-218

3

17000

4561

-658

4

14350

5044

-818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C.调整城镇人口总量D.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

9.

雅典城邦曾经历了库隆暴动和庇色斯特拉托及其子的长期僭主统治,为防范僭主制,保护公民自由权利,克里斯提尼(  )

A.将400人议事会扩至500人B.按地区原则划分基层组织C.实行陶片放逐法D.设 十将军委员会 统帅全军

10.

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

A.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B.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C.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D.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11.

1928年,苏联农民购买一公斤糖要卖7公斤小麦,至1962年,要卖14公斤小麦,1965年2月则要卖15—16公斤小麦。这表明苏联(  )

A.长期优先工业建设B.粮食产量不断增长C.国内物价持续上涨D.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12.

自1950年开始,美国先后在联邦德国、摩洛哥、希腊、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以及东地中海、北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上建立大功率的转播站(船),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美国此举意在(  )

A.重塑国际形象B.强化反共宣传C.扩大海外市场D.维护地区和平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 清初攻取台湾后,康熙帝本人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收复台湾意图在消弭海氛,保护闽浙沿海,而不在于对海疆的积极拓展 他认为 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 ,只是因为 从未向化,肆行骚扰滨海居民 ,故 兴师围剿 ,并将台湾视为 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 。因此,清廷中有人主张 迁其人,弃其地 ,也有人提议 弃之,专守澎湖 。但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 台湾若弃而不守,势必仍作贼巢……台湾广土众民,户口数十万,岁出钱粮似乎足资一镇一线之用。 靖海侯施琅也认为: 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若为红毛所有……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
鸦片战争后, 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 台湾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它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两江总督李宗羲认为 台湾形势雄胜。与福州、厦门相为犄角,东南俯瞰吕宋等,西南遥制越南、暹罗、缅甸、新力口坡,北遏日本之路,东阻泰西之往来,实为中国第一门户,此倭人之所以垂涎也……如得干略大员假以便宜,俾之辑和民兼用西人机器,采取煤、铁山木之利……自开制造之局,自练防海之师,为沿海各省之声援,绝东西各国之窥伺,此中国防海之要略也。 丁日昌也认为: 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 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 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海防的需要使得台湾的战略价值上升,台湾成为中国海防线上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初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并简述其历史影响。(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有关美国政体及评价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两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聚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之二,舍独洵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1842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以前曾被法国君主体制视作奇闻的美国各项创制,应当成为共和政体的法国的学习对象……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

——1848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夺的自由。

——1958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四  美国政体意味着一种有限的政府,即政府只能拥有和行使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能为人民同意的目的去施政。

——1996美国法学家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外交事务》

请回答:
根据以上一则或多则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东汉的户籍什伍制度已大大松弛,个体小农大量减少,征兵制难以继续推行,军队的兵源除了战时临时性征兵之外,主要靠募兵维持。东汉各地屯兵多来自招募。东汉政府招募士兵的费用,称为 赏募钱 赏直 ,实际上相当于雇佣士卒的工资。东汉对少数民族往往也采用招募的办法。东汉少数民族兵称 夷兵 ,是军队中的常员,战事结束后也不遣散,编在军队中领受 牢直 廪赐 ,成为一种常备的雇佣兵。……东汉末,刺史、牧、守不仅可以私自募兵,而且其募领之兵往往变成私人部曲(军队编制及家兵之称),士卒父子相袭,成为世兵。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兵制改革的内容并说明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募兵制的影响。(7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在肯尼迪任期内(1961~1963),美国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武装干涉行动,美国特别惧怕共产主义在古巴得势,其第一次干涉就是支持古巴流亡分子入侵古巴。1961年4月17日,中情局装备和训练的反卡斯特罗的1400名古巴流亡分子,乘美国运输船并在中情局雇佣人员所驾飞机的掩护下在古巴南海岸的猪湾登陆。结果在72小时内全部被击溃,使美国的这场间接军事入侵遭到彻底失败。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篇》

材料二 美国入侵猪湾失败后,卡斯特罗高调地宣称自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确认了他的国家与苏联的关系,并充当整个拉丁美洲和其他地方的国际革命事业的先锋。美国加强了它对古巴的禁运.随后,在美苏的维也纳会晤中,苏联向西方国家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它们离开柏林。正为猪湾惨败而痛悔不已的肯尼迪重申西方留在柏林不走的决心。1962年,赫鲁晓夫宣布要保卫古巴免遭美国的第二次入侵,于是将苏联军人和技术人员派往该岛修建导弹基地。这将不可逆转地改变美苏之间的核武器均衡,后果不堪设想。

——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入侵古巴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入侵古巴对当时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明末清初,明廷重臣洪承畴兵败被俘,初宁死守节,经清太宗反复劝降后降清。以下是对他的不同评价:
材料一 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不可胜计。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以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功勋谅之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之于死后。今惟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变节)臣传一门。

——(清)《贰臣传表》乾隆上谕

材料二 承畴负时誉久,生平疵行,亦少概见,一旦变节,殊出意外。吾人若舍民族国家之观念而论断之,似属人之常情,惟当君主专制时代,则不免遗贰臣之羞耳……运筹策划,经略四方,篼理机要,创制规模者,如范文程、洪承畴、金之俊、冯铨辈,虽以汉人投效,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然经营勤劳,亦不失为开国之良辅。

——(民国)萧一山《清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乾隆皇帝、萧一山对洪承畴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历史评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