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5.2016—2017学年度 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27 浏览数:108

一、单选题

1.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杜甫的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尧舜之治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春秋战国时期与杜甫这一向往相近的思想学派是(  )

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

2.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米 的主要原因是(  )

A.四书 五经 被定为学校的教科书B.儒家思想经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学全面汲取了佛教、道教的有益内容D.孔子的主张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求

3.

下而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科技(  )

类别

数学

天文

历史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A.成果大多与农业相关B.重视经验实用性强C.不重视对自然的探求D.长时期领先于世界

4.

下列古代书法作品的字体依次是(  )

A.隶书、行书、楷书B.隶书、草书、小篆C.楷书、行书、隶书D.行书、楷书、隶书

5.

北宋范仲淹倡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志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可见宋代儒家的终极目标是(  )

A.格物致知B.思想大一统C.匡时济世D.继承儒学正统

6.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桃园三结义 大闹天宫 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C.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D.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

7.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 夷务 ,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夷务 在内容上侧重于西方政治制度B.重大变化 说明对西方有了全面认识C.创深病巨 是指甲午战争带来的创伤D.夷务 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主要内容

8.

陈独秀认为: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 ,世界上绝没有 窄间上人人必由之道,时间上万代不易之宗 。陈独秀意在(  )

A.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B.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C.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D.说明中外思想的相通性

9.

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 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 。材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B.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D.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

10.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 五四 运动以后则以 济弱扶倾 ,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

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C.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1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在第二阶段,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是(  )

A.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B.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C.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首次明确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12.

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 我们过去墨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导致的结果不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 上述言论表明(  )

A.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B.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同经济D.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13.

1956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 封建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之类的阶级标签,是错误的。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陆定一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提出
C.双百 方针的提出D.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 口号的发出

14.

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 八大学院 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15.

就我国某项重大科技成就外媒纷纷发表评论:《真理报》以红色标题《中国有了自己的加加林》表示祝贺,并说这一成绩证明了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即 社会主义好 ;《汉诺威汇报》则称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项科技成就是(  )

A.将 东方红一号 卫星送人预定轨道B.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C.神舟5号 宇宙飞船往返成功D.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6.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意义B.否定理性的价值C.主张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D.主张美德即知识

17.

但丁《神曲》中的主人公贝亚特里丝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她以 超凡人圣 的形象担当了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的位置。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用 市井琐事 市民情调 表达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可见,二人的文学作品(  )

A.突出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C.已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D.仍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

18.

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 不可见的教会 可见的教会 ,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  )

A.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B.确立了 教随国定 原则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D.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19.

伏尔泰指出: 自然法面前人人生而平等,这最自然不过;然而从各种实际出发,现实又是荒诞不经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得个人享有自由的能力或权力不同,进而使得自由是有差别而非同等的。 这表明伏尔泰(  )

A.违背了理性主义精神B.否定了天赋人权学说C.不反对封建特权等级D.认为自由是不平等的

20.

他用刚性的、机械的 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经验的有力证实,取得了巨大成功。 是(  )

A.亚里士多德B.牛顿C.普朗克D.爱因斯坦

21.

德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 世界 的界限。《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同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李卜克内西盛赞《物种起源》是因为它(  )

A.首次提出了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B.根本上否定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C.使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D.为马克思主义诞牛奠定了思想基础

22.

下图中的机器(  )

A.是英国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B.使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C.成为一切生产部门的 万能原动机 D.标志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23.

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剖析和强烈批判。下列作品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

A.《悲惨世界》B.《红与黑》C.《海燕》D.《百年孤独》

24.

19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一些反传统的艺术派别,如印象画派。下列作品属于印象画派的是(  )

二、材料阅读

25.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不同风格的经典古建筑
材料二 世界上各民族主要古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而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以故宫建筑群为例,帝王的办公区在前,主要有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文武官员的三座大殿,它们由南向北排列在中轴线上的工字形台基上,用最高贵的建筑规格体现着皇权的尊贵。帝王生活起居部分在后面,中轴线由南向北是皇帝、皇后的寝宫,亦是一组由三座大殿组成的建筑群。以表现传统礼制的 前朝后寝 之意。皇后的寝宫在尊贵的中轴线上,其他皇妃分别住在东西两侧的十二座宫院里。在建筑布局与设计方面,中国建筑顺应地形、绿化等自然环境,达到人为与自然的协调。在建筑风格上,中国的木构建筑(这里指达到辉煌程度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 两千年一贯制 。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廷风格、罗曼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矫饰风格、巴洛克风格、罗可可风格……

——摘编自《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两方古建筑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中西方古建筑差异的原因。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安邦治国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它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天爱民,并把履行爱民的任务交给了地上的君王;君王是天的代表,是 天子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早期的孙中山对 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把以 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 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在 民有 方面,孙中山认为:民有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民是民国的天子; 当今之国家,非一人之国家,乃我人民之国家 。因此,新建的共和国,应该是 专恃民力,使吾民能人人始终负责 。在 民治 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力: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 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 民享 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 共和国,人民是主人,国家为人民的所有物;国内的事情,要人民去管理;国内的幸福,也是人民来享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两个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便于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才把人类社会这个有机整体人为地划分为经济、文化和政治这三大部分。这个肌体的三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17世纪

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君主立究制政体

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商业革命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欧洲科学革命

18世纪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19世纪

上半叶

《拿破仑法典》的颁布欧洲1848年革命《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欧洲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19世纪

下半叶

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帝国建立巴黎公社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来临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

20

纪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提出

请运用上表中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简要论证上述观点。(说明:以表格中的两个事件为中心进行探讨论证,要求明确写出中心事件,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