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0.2017届 湖南省长望浏宁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9 浏览数:116

一、单选题

1.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 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汉武帝时期(  )

A.设立刺史制度B.设立 察举 制度C.让身边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D.重用武官丞相

2.

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务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阳阴;此之谓能配天。 该思想提出者是(  )

A.荀子B.韩非子C.秦始皇D.董仲舒

3.

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 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 。这说明(  )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4.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 历史阐释 历史现象 历史结论 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 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 历史结论 的是(  )

A.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B.一五计划 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典定了初步基础
C.为了克服国内危机,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D.在2008年总统选举活动中,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

5.

古代罗马法规定:承认当事人有权选择适用于其自己事务的法律规范,这在多种法律规范并存的情况下,必然发生法规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保证了法律规范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也促使法律规范本身达到合理性。这一规定实际上反映了罗马法的(  )

A.开放性B.公正性C.权威性D.无序性

二、材料阅读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 伴随着汉字、汉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承认,得以广泛流布。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已经得到官方的正式承以推行,当时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中,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据朝鲜史书《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高句丽正式设立 太学 ,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 太学 中也设有博士,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为国家培养官吏。这显然是模仿了中国官方的教育制度。至于教育内容,根据《北史》、《旧唐书》记载中国典籍在高句丽流传的情况,由 五经 三史 、《三国志》、《晋春秋》等,可以探知其 太学 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材,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学,而中国的史学和文学亦皆贯彻着儒学的精神。由此可知,当时官方推行的是儒学的教育。
太学之外,民间普遍设立 扃堂 ,《扃jiong本义:从外面关门的门闩)教授平民于弟,《旧唐书高丽传》载 俗爱读书,至于衙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 五经 及《史记》、《汉书》、范哗《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
朝鲜李朝后期(17—19世纪),由于长达七年的反对日本入侵的壬辰卫国战争,加之北方女真族的两次入侵,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内外矛盾交困,封建社会急剧衰退。朱子学日益流于空谈性理,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无补世用。于是,以柳馨远、李瀷、丁若镛、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崔汉琦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他们深受从中国传入的启蒙思想及实证的考据学的影响,并借助于欧洲科技典籍,积极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特别强调儒学中 经世致用 及利用厚生的思想,力倡远虚文近实用,学以致用,以变革社会,救国救民。于足形成了朝鲜儒学中打破朱于学传统的重要学术思潮——一实学思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特点。(1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朝鲜对儒家文化的态度。(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1914年以前,一位乌兹别克的土族民族主义领袖说:科学是那种非常强有力的手段;科学的存在使野蛮的美洲人上升到他们现在所据的很高的地位、拥有力量,科学的缺乏使波斯人沦于他们现在所处的低下地拉、蒙受耻辱。科学是使英国人成为印度、埃及、俾路支和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的主人的手段,也是使俄国人当上鞑靼人,吉尔吉斯、突厥斯坦和高加索穆斯林的统治者的手段。最后,正是由于科学,土耳其辽阔的领土给移交到外国人手中,法国的三色旗在昨斯的伊斯兰教徒头上招展。……
如果你们学习当代科学,你们将能够制造电报机,铺设铁路,在20天内把几十万名士兵从地球的一端运送到另一端,……将能够领会《古兰经》的秘密含义,为挥卫伊斯兰教制造步枪和大炮,把祖国从外国人手中解放出来……将能够使我们民族摆脱异教徒的枷锁,使伊斯兰教恢复其早先的崇高地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科学的作用的观点。(说明:围绕材料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观点展开评述;要求现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辨证分析。)

四、材料阅读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海湾战争是1991年1月17日至2月23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摘编自《动荡中东何时休——两次海湾战争浅析》

材料二 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发动单方面军事行动(2003—2011年),下表是各国时美国参战邀请的反应。

国别

态度

俄罗斯

普京警告布什切勿自行对伊宣战

德国

反对军事打击,拒绝派兵援美

伊朗

不允许利用其领海攻击任何国家

英国

再次威胁可能对伊动武

法国

反对动武,拒绝派兵

日本

间接支持对伊施压

阿拉伯国家

官方立场是一致反对

——摘编自《中东战争史全传》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的异同。(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晌。(6分)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徐继畬(1795—1873年),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人,他在福建省任布政使期间,获得世界地图册和西方人士的有关口述,并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撰成《瀛环志略》10卷,对世界各国的史地状况作了较系统的介绍,时人往往把此书和《海国图志》相提并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道光二十三年,徐继畲在厦门认识了 西国多闻之士 ——美国传教士雅裨理。雅裨理在回忆中说, 这是我迄今遇见的最喜欢提问的中国拓级官史 ,一天下午,我们带了尽可能多的资料送给他,这是在他约定的短时间里尽力为他提供的 。 雅裨理是为了自己的传教使命而来,他把(新约全书)等基督教书送给徐继畲,试图通过这位封疆大吏把 上帝的福音 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而徐继畬对雅裨理一再宣扬的 天国 教义不感兴趣,却对他带来的 绘刻极细 的地图册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而且对世界史地知识愈来愈感兴趣。雅裨理无可奈何地写道: 他时了解尘世间各国的状况,比聆听天国的真理急切得多。

——摘编自王龙《徐继畬:东方伽利略的遭遇》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继畬撰成《瀛环志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瀛环志略》的历史意义。(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