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4921.2017届 北京市延庆区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5
浏览数:97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单选题
1.
有一部中国古代历史故事集。下列故事与图1所示时代相符的是( )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范蠡徙陶,致产百万
C.楚汉相争,四面楚歌
D.坐堂先生,辩证施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政事堂是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也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民政、军政、财政分属不同部门,主管财政的机构由盐铁、度支、户部组成。上述机构设置出现在( )
A.秦朝咸阳
B.东汉洛阳
C.唐朝长安
D.北宋汴梁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 )
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
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
C.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
D.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明朝成化年间(1464年—1487年),苏州一个叫文若虚的读书人,随朋友去海外经商,贩卖
“
洞庭红
”
蜜桔到南洋,获利千倍。返途,捡到一个腹中藏有巨大珍珠的
“
海龟
”
,船到福建,被波斯商人玛宝哈高价买下,遂逐步成为大户人家。这说明当时( )
①大量农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学而优则仕及贱商的观念有所改变
③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④海上丝绸之路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发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演讲,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民主与进步。两年后,再以《我对双十节的感想》为题演讲,对民国的乱象大加挞伐,并将原因归于国民党乃至孙中山。这说明梁启超( )
A.根本上反对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
B.思想变化受共产党成立直接影响
C.对辛亥革命既有肯定又进行反思
D.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近代上海有诸多民族卷烟企业,其生产的
“
马占山将军牌
”
、
“
美丽牌
”
香烟一投放市场,供不应求,行销全国。图x和图x是20世纪30年代初刊登在《申报》上的整版广告。这两则广告折射出( )
①爱国将领的举动激发了民众抗敌救亡热情
②抗日战争开始后商人以特殊形式抗敌御侮
③民国政府把广告作为动员民众的主要手段
④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出现救亡高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襟怀坦荡,勇于面对自身所犯错误,并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发现和改正失误,从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下列选项与所述内容相符的是( )
A.中共
“
一大
”
的召开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20世纪80年代,一批以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材的电影集中上映,如以大唐盛世为背景、以敦煌艺术为底蕴的《丝路花雨》,由中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多国合拍的《马可·波罗》,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这些电影( )
①艺术地再现了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②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③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艺术方面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图4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波动周期表,下列对各时期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B.②日本进行明治维新
C.③英国建立
“
福利国家
”
D.④美国呈现经济
“
繁荣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图5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重要历史人物描述正确的是( )
A.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在①,颁布《民法大全》
B.16世纪莎士比亚在②创作《哈姆雷特》,传播了启蒙思想
C.19世纪恩格斯在③建立第二国际,推动国际工人运动
D.20世纪罗斯福在④进行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19世纪,某国宪法规定:帝国法律高于各邦法律,帝国由若干个邦和自由城市组成。帝国中央权力极大,各邦有一些自治权,但是各邦地位很不平等。依据材料推断这是( )
A.美国联邦制
B.德国联邦制
C.法国共和制
D.日本天皇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①多极化趋势出现 ②欧共体成立 ③人文主义兴起 ④新经济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阅读
13.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邓小平(36分)
材料一
墨子(约前479年—约前381年)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墨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总结了力学、光学、几何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最早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墨辩和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梁启超在《墨经校释·自序》中说:
“
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墨经》而已矣。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曾创办吕克昂学园。他几乎在每一学术领域都有研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等科学著作,最早论证了大地是球形的。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提出著名的三段论。英国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曾说:
“
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
”
(1)阅读材料一,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8分)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兵器家龚振麟借鉴英军火轮,并参考林则徐提供的《车轮船图》仿制成
“
车轮战船
”
。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
1914年,任鸿隽等一批留美学生,组织民间的中国科学社。1928年,在蔡元培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在殷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卜辞,筹建了紫金山天文台,还对我国的地下资源作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20世纪30、40年代,涌现出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
“
向科学进军
”
的号召。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胰岛素、
“
两弹一星
”
、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成果。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1995年,我国提出
“
科教兴国
”
战略。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5月30日,将成为我国首个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特点进行分析。(10分)
材料三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当今时代,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3)①结合所学,概述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世界不同文明的演进,不仅为本民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更促进世界文化的相互理解、借鉴和交融。(8分)
材料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于亚欧非和美洲之间开始交往,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随后欧洲的船长们建立了双方永久性联系的桥梁……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西半球,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烟草、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埃德蒙·柏克三世等《世界史——大时代》改编
(1)结合所学概括16世纪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并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的影响。(8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大西山》立足北京建城3061年和800多年建都史,以史实为依据,艺术地表达了北京人文历史的底蕴和特色鲜明的历史景观,纪录片体现了史学研究的一些重要方法。(8分)
材料
治史重在描述过去的变化并说明成因,司马迁所说的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可谓是对史学真谛的精辟概括。王国维发展了司马迁的说法,更明确地提出
“
凡记述事物而求其原因、定其法理者,谓之科学。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者,谓之史学。
”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
自然科学的事项,为超时间空间的;历史事项反是,恒以时间空间关系为主要基件。……史迹之为物,必与
“
当时
”
、
“
此地
”
之两观念相结合,然后有评价之可言。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历史学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8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