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3.2017届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29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书社 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 ,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 版图 的村社也就被称为 书社 书社 的出现(  )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于政府征收赋税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

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 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这一做法(  )

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对立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3.

明初建房、骑马乘轿,应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各有所限制。嘉靖末年,逐渐发生了变化, 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 。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

A.等级限制受到冲击B.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C.专制制度日益衰落D.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

4.

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 公利 , 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 公利 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  )

A.反对个人利益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D.主张法治社会

5.

有学者在论述中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心态时曾说,当时的社会心态并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 近代 ,而到了 近代 中国人的心情就因此一下子大变。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然 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 。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当时中国(  )

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B.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未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D.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6.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提出: 故今后本党在民众中,其目的为建设的组织、建设的宣传、建设的训练,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成清除,即本党青年党之幼稚行为,亦须根本纠正。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力图维护一党独裁B.全力围剿工农红军C.推进国民经济建设D.与共产党争夺民众

7.

表2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

年份

棉制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

1913

103

05

18

08

14

1936

15

38

05

56

64

由表2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C.轻工业发展迅速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8.

1962年,中日双方由廖承志、高崎达之助(日本执政党要员)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易货贸易的备忘录,这种贸易形式因此也被称为 备忘录贸易 ,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据此可知,中日 备忘录贸易 (  )

A.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B.为中国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C.解除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9.

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

A.宗教神话的传播B.人文精神的觉醒C.崇尚运动的风尚D.公民政治的实行

10.

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做法(  )

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11.

美国总统杜鲁门20世纪50年代卸任后生活拮据,度日艰难。美国国会认为,杜鲁门曾服务于国家,应该获得额外津贴和福利,而且作为前总统,不应生活于贫困之中。国会1958年通过《卸任总统法案》,确保杜鲁门及以后的卸任总铳能够领取补助,每年可以获得相当于内阁部长一年薪水的退休金。这表明美国(  )

A.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B.用立法方式保证总统尊严C.总統的权力在不断增加D.国会欲缓和与总统的矛盾

12.

1980年一家西方报纸刊登一幅漫画,一架日本轰炸机满载日本电视机、汽车和各种电器设备,在加州上空投放,上面标写者 记住珍珠港 几个大字。这反映了(  )

A.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破裂B.日本与美国平起平坐C.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D.美日间经济摩擦升级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平定新疆等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以后,为保证政治上的有效统治,清朝统治者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疆从事农业开发。清廷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人民完成向新疆的迁徙。1761年,清政府首先实行有组织的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的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的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发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定居,有的开荒,有的经营木工,金工,石工等手工业,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摘编自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一批批移民像潮水般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最先的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这就为东部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反过来,西部新农业区的开辟,又为东部城市和工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及原料。农业资本主义沿着这条所谓的 美国式道路 ,在西部发展起来。总之,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及背景。(1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共同的历史借鉴。(7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仿佛惊蛰之后的万物一样,当被震惊的思想开始复苏并试图寻找新资源的时候,人们会在过去所有的古典中去寻找,让所有的古典重新说话——只要是人需要的——但是当他们重新说话时,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它不仅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古典,而且也不是人们曾熟悉的一套老生常谈,原来它还有新意。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根据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传统资源的重新发现与诠释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和赋役的沉重,贫苦农民依附世家大族的现象日甚一日,造成世家大族和豪强地主隐占户口的风气,直到隋代,荫附户口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以致 避役情游者十六七,四方裁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国家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隋文帝即位后对户口进行了全面检括。开皇三年, 令州县大索貌阅 ,每家每户的人口都要按照性别、年龄、相貌进行核实查对。同时,还规定大功以下(即堂兄弟姐妹)的已婚男子另立户头,不准与家人合为一户,这一措施是针对南北朝以来 千丁共籍 而制定的。后来,又规定每年都要对户口进行检括,按民众资产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并注册造籍,根据户等合理征派赋役。检括户口使 浮客悉自归于编户

——摘编自叶振鹏《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时检括户口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时检括户口的作用。(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苏联主张苏、美、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5国中有1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1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

——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 大国一致原则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联合国宪章中的 大国一致原则 。 (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郭嵩焘跟着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办交涉,有了那次经验,他根本觉悟,知道中国非彻底改革不可。他的觉悟还比恭亲王诸人的更深刻。光绪元年(1875)云贵总督岑毓英因为反对英国人进云南,秘密在云南缅甸边境上把英国使馆的翻译官杀了。郭嵩焘当即上奏弹劾岑毓英。第二年,政府派他出使英、法。中国有公使驻外从他起。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他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他劝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超时代的议论,引起了全国士大夫的谩骂。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郭嵩焘 超时代的议论 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郭嵩焘的主要思想。(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