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7.2017届 陕西省榆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44

一、单选题

1.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人都是少数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  )

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C.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2.

秦始皇宣称: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际所致,无不臣者。 汉高祖即位后为他父亲祝寿时说: 始大人尝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刘邦的二研刘仲)力。今某产业,所就孰与仲多? 殿上群臣皆呼万岁这反映了(  )

A.刘邦开创的伟大基业远超秦帝国B.秦汉为中国广袤疆域奠定了基础C.统治者把全国土地看作是其私产D.西汉继承并扩大了秦帝国的疆域

3.

从敦煌发现的唐朝户籍残卷证明,唐代宗(唐玄宗孙子)大历年间及此前的户籍,都注明某户人口年龄黄、中、丁、老以及应授田和授田中的永业田、口分田等各若干亩。而大历以后户籍,虽注明年龄,而无黄中丁老之别,只言 都授田 授田 若干,而无口分、永业之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造成均田制破坏B.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C.户籍田亩制度被严重破坏D.安史之乱严重破环了土地制度

4.

1573年,张居正下令提高六科(是针对六部百司设立的监察机构)监察职能,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抚、按,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掌握对各级官吏的监察大权。并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这些措施(  )

A.使内阁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B.整顿了吏治并加强了中央集权C.张居正擅专威福威胁君主专制D.加强监察权力促进了清正廉洁

5.

萧功秦先生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这反映了儒家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A.观念与理实的严重悖离B.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文化专制钳制思想D.儒家思想落后愚昧

6.

洪仁玕认为,凡 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并进而认为使用这些 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 这说明了(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新思潮萌发B.鸦片战争战败对外交的冲击C.重振太平天国威风实际需要D.傲岸自大的现念发生新变化

7.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建设汉阳铁厂时,为了使该企业置于自己的鼻子底下,把厂建在既不就煤也不就铁的汉阳,厂址低洼,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了三十多万两白银,厂未开工,资金已远远超出原计划,欲罢不能,只好一再罗掘追加。这表明(  )

A.洋务派的作为不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B.官僚的魔影给官办民用工业带来了不幸C.汉阳铁厂投入经费严重超出预算D.张之洞贪污腐败利己思想非常严重

8.

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给上级的条陈中说: 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行从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  )

A.崇洋媚外思想盛行B.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C.大力赞扬西方体制D.批评李鸿章指挥失当

9.

1962年,中央规定,在坚决稳住粮油盐肉菜布煤等18类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基础上,继续对部分商品如糖果、糕点、饭馆、自行车、尼龙袜子等实行高价政策,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的投机倒把行为。这一种政策(  )

A.遏制了贪污腐化,稳定了社会民生B.提倡了勤俭节约,净化了社会风气C.有助于稳定市场,改善国家的财政支出D.巩固了社会主义,有助于克服享乐主义

10.

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劣质廉价长筒袜,手工织袜工组织起来捣毁了不法商人的袜机,约克郡也发生了反对新出现的剪绒机的斗争。后愈演愈烈,议会制定法律重判砸机器罪才被遏止。斗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劣质产品严重危害了民众健康B.为了维护公平的行业竞争秩序C.工厂机器夺走了手工工人饭碗D.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压榨

11.

从1925年起,苏联要求农业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税额按产量计算,农民出售粮食换取货币,而粮价由国家统一规定,比较低廉;政府并号召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其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税率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B.为反法西斯斗争打下坚实基础C.集中力量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D.积累资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2.

《美国的挑战》(1967年)谈到,(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足够强大能单独支持在所有高科技领域的有效生产,因为国家框架太狭窄,不能为这样的生产提供足够的市场。而且,这些生产不断增长的多样化要求一种专门化,这使任何国家自足的尝试根本不可能。这反映了作者(  )

A.主张西欧要和美国联合求发展B.认为欧洲面积小生产不能自足C.呼吁建设共同的欧洲工业政策D.要求欧洲国家警惕苏联的霸权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近世之欧洲,若以世纪论,每个世纪都有创新,而17世纪每每为人重视不足;实则,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洛克还根据英国的革命写了一份论 政府 的总结性的文字,起了近代政治文化的开山作用;下则启发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 启蒙 启蒙时期 ,是方法论的革新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劝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又名《英格兰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牛顿、洛克的影响而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恩格斯曾说到,只有英国是自由最多或不自由最少的国家。意思是说,英伦三岛的历史人文的独特性,使发端于贵族与商业的 自由 空气,已经弥漫到社会上去了。并早为伏尔泰等人所亲眼目赌: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派斗争和迫害正炽的时侯,在英国已实行 虚君 的议会民主制和 宗教宽容 ;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 国葬 ,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恩格斯的话无非验证了伏尔泰之所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我称之为 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 。之所以称之为体系,并不是说,统统都是一个样儿,在这个 体系 里当然包含着 同一性 多样性 的关系,简单说来叫做 同源分流 。相对于 大西洋 太平洋 则不存在这样的 体系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17世纪成为 很紧要的一个时期 奠定基础的史实有哪些?(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8分)并以中国为例简要谈谈 太平洋 不存在这样的 体系 的观点。(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孙中山当年设计中国民主政治分三步走,第一步,军政,即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现资产阶级掌权;第二步,训政,即培养训练民众参政议政素质;第三步,宪政,即建立以宪法为前提,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民主政权组织形式(政体)。近年来,学术界在研究辛亥革命时,其中关于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前后中国实施宪政的研究著述很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2分)
牛头上的马嘴。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要有市场经济的发达,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社会。要市民社会的发展,要需要知识的教育,要需要发达的那种信息的传播。——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

——摘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治政府颁布法令,要求所有领取俸禄者一律献出俸禄,同时发行 金禄公债 ,按照俸禄多寡及不同种类,把不同数量的公债支付给献出俸禄的人,一次支付完毕。所支给的公债从第六年起,政府逐步现金偿还。值得注意的是,巨额公债都集中到少数人 皇族 华族 和上层 士族 手中,他们用巨额公债从事金融活动和投资新兴工业。……而绝大多教的下级武士所得甚微,以致贫困潦倒……
1873年政府发布 地税改革法令 ,规定:凡土地持有者均要交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不因年景的丰歉有所增减,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而不以产品的价格变动为转移。土地价格由政府规定,而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甚至与幕府时代的封建地租不相上下。……土地持有者除地税外,还要交纳村费(地价的1%),地税加村费,相当于土地持有者每年收获量的34%……农村佃农数量大量增加,而新兴的地主则将负担转嫁到广大佃农身上,佃农每年劳动果实近70%被政府和地主夺去。
注:明治维新中,大名和公卿的称号被取消,改称 华族 ,武士称号被取消,改称 士族

——摘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的《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并钻合所学知识,明治政府采取什么方式废除封建特权?有何影响?(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地税改革的影响(7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20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一些科学家相蛙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如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于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 引导和鼓励把原子弹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 。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 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 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年,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原子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9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晚清江苏元和人江标(1860~1899)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颇具代表性。他七岁丧父,在舅家长大,舅家仕宦出身较多,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后考中进士。江标在1895~1897年间任湖南学政,推动了一系列文化教育革新。在学校课程方面他强调新的西学的价值,主张在西学与研究中国文化传统方面保持平衡。为了执行这一政策,在府一级举行的各种考试中,除了传统的儒学题目之外,还要求加试世界时事的知识。这样就使《万国公报》、麦肯齐的《泰西新史揽要》译本和广学会的其他出版物成为应试士子的必读书刊。
江标在一所地方上的儒学堡垒——长沙的校经书院进行修改课程的试验。他推荐在课程内设地理学、数学和外语这三门新学科目,来补充理学课程中的两门基本科目——经议和治事。
江标还提出创办第一份湖南的报纸,在他赞助下该报在校经书院办了起来。从1897年春天开始,每10天出版一次,名为《湘学新报》或《湘学报》,它后来发展成为宣传维新变法运动和传播新知识的主要的地区性工具。
江标1897年秋天辞职。他所进行的教育革新基本上没有越出自强运动的思想范围,但是在他离职时,文化和教育的改革已经在朝比较激进的方向发展了。

——摘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江标教育改革。(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江标 所进行的教育革新基本上没有越出自强运动的思想范围 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