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8.2017届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3 浏览数:209

一、单选题

1.

《后汉书·祭祀志》载: 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据此可知(  )

A.五帝时期中国已有成熟文字体系B.商周时期监察制度已具备雏形C.上古先贤倡导道德教化诚信治民D.印玺尚未具备强烈的政治功能

2.

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 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

入仕途径

科举制入仕

胥吏出职等

杂色入仕

开国功臣与

降归入仕

门荫入仕

入仕途

径不详

人数

540

344

162

92

306

比例

37%

24%

11%

7%

21%

这说明(  )

A.唐代 文官政治 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3.

下图是1998年绥德中角乡白家山汉画像墓中出土的一幅翻地图(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画面上部分为两层重楼,上层为20个粮仓,下层坐两人;下部分反映了春天翻地场景),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地主庄园里徙附集体劳动情形B.租佃制经济下农民生活的艰辛C.田庄经济下农民精耕细作场景D.封建土地制下地主的奢侈生活

4.

1844年,据王庆云《纪银钱价值》中载: 今银价每两二千,较昔平时钱价益倍之,较贵时几及三倍。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因鸦片走私白银开始出现外流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通货膨胀D.清政府因财政困难大肆发行铜钱

5.

新中国 一五 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2年形成草案,1953年开始执行,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B.中共摸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国家对工业建设十分慎重D.法制欠缺,国家制度不完善

6.

克利斯提尼时期规定:年满18岁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隶属的德莫斯(自治村)内通过一定的入籍仪式便可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在德莫斯内取得雅典公民权。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公民范围加强陶片放逐力度B.体现五百人议事会多元性和专业性C.用地域原则来代替血缘的原则D.削弱工商业奴隶主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7.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一部授权宪法,它规定了民主的程序。从理论上讲,国会、总统、最高法院,都是民主的代表机构。从其产生方式看,民主性最强的机构是(  )

A.总统B.参议院C.众议院D.最高法院

8.

斯大林曾说过,富农对集体化的抵抗是他有生以来所遇到的最危险的挑战。然而,他除了将其计划强加给富农之外别无选择,因为集体化是他所制定的新经济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富农对集体化的抵抗源于租佃关系不合理B.集体化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基础C.实质上集体化并未改变原有的所有制结构D.集体化破坏了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9.

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并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 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 。他表达了(  )

A.乡间乐趣在人心里的感受而非绘画B.对封建地主破坏田园生活的痛恨C.工业文明下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无奈D.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颂扬

二、材料阅读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什么是宪政?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全球宪政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先有宪政的实践,后形成成文的宪法。但就目前世界各国来看,有的国家是实行了宪政,但没有宪法,例如英国在1215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等,1628年之后,英国又制定了《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以及《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不成文宪法体系。所以有人说英国是实现了宪政但是没有宪法。而有的国家具有宪法,也实行宪政。例如法国、美国等等。

——摘自李学俊《齐国革命与中国宪政》

材料三 1945年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即:历史上许多王朝,农民领袖,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努力。团结奋斗时,节节胜利,兴旺发达;而一旦胜利,争权夺利,昏庸无道,急转直下,土崩瓦解。一部历史, 政怠宦成 的也有, 人亡政息 的也有, 求荣取辱 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并向毛泽东提出希望现在中共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以后,非常明确地回答: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黄炎培和他的历史周期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 仁政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宪政有何突出特点?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比有何共同点和本质区别?(1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宪政政治、解决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的。(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1.

世界大国的兴衰更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崛起的原因和结局虽然各不相同,但其留给后世的价值却是恒久的。(12分)

序号

国家

崛起的主要因素

1

葡萄牙、西班牙

2

荷兰

从渔夫到海上马车夫

3

英国

从国王到议会

4

法国

从人性到理性

5

美国

6

德国

从兽性到人性

7

中国

从计划到市场

(1)补充完成表格。(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8分)

四、材料阅读

1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新式教育结构的改变(1904—1909)

类别年份

总堂数

学堂分类

堂数

百分比%

堂数

百分比%

堂数

百分比%

1904

4 222

3 605

85

393

9

224

6

1905

8 277

2 710

33

4 829

58

678

9

1906

19 830

5 224

26

12 310

62

2 296

12

1907

35 913

11 546

32

20 321

56

4 046

12

1908

43 088

12 883

29

25 688

59

4 512

12

1909

52 348

14 301

27

32 254

61

5 793

12

——摘自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同治九年英桂、沈葆桢请增算学科,光绪元年李鸿章请增洋务科,这些努力均未成功。这证明在一体化结构中,如果培养知识分子是以农村为基地,意识形态内容是传统儒学,那么在意识形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与其适应的选拔意识形态精英的制度是不可能的。而一旦传统意识形态出现变异,科举制立即变得与之不再相应,它不利于教授教学的新学堂的成长。……科举废止后,兴办新学堂的运动得到广大缙绅的推动,经费问题就迎刃而解。
……1905年才有女学出现,但被严格限制在师范教育之内。1907年《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也是从幼儿教育出发来论述女学的功能。因此 女学 最高只到初级师范教育,其数目只是男性小学生的六十分之一。

——摘编自金观涛《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清末教育出现哪些变化并分析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清末教育变革的作用?(5分)

1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成吉思汗出现前,(蒙古地区)没有首领或君王。……部落时时发生战斗和冲突。他们有些人把抢劫、暴行、淫猥和酒色看成豪勇和高尚的行为。契丹汗(指金朝皇帝)经常向他们强征硬索财物。……他们过着这种贫穷、困苦、不幸的日子。

——伊朗史学家志费尼

材料二 可以看出他(铁木真)步入成功的奥秘:(一)在逆境中成长;(二)在团结中壮大;(三)在征战中强盛……1219年秋,成吉思汗亲率十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中亚古国,包括中亚地区以及阿富汗、伊朗等地)……1220年春,成吉思汗率主力攻占不化剌(前苏联布哈拉)……1221年,成吉思汗追战于申河(印度河)……至此,花剌子模全部沦陷于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骑兵攻破灵州(今甘肃灵武)。蒙古军四处搜杀,西夏军民 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

——刘亦发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成吉思汗能够成为 叱咤风云的人物 的原因有哪些?(7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成吉思汗。(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