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1.2017届 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275

一、单选题

1.

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此事反映了(  )

A.诸侯争霸和夺权斗争较剧烈B.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无法实行C.周王失去 天下共主 的地位D.宗法观念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2.

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C.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3.

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  )

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4.

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 人滞于官 曹署多空 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 万历怠政 。这反映了当时(  )

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5.

表1所示为中国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

年份

棉纱单位:千担

棉布单位:千匹

1872

50

12241

1892

1304

16359

1910

2282

17013

表1
这反映了(  )

A.中国自然经济具有顽强抵御能力B.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及影响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D.西方国家的棉布在中国出现滞销

6.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  )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7.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 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 ,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 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 。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

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D.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8.

1938年10月,在进行了4个月之久的防御保卫战后,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武汉。当时一些西方人士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抗战无重大影响,因为 最伟大而又使人兴奋之事,实则中国尚生存;而继续抗战,胜利机会,已经确定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实现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B.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C.获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D.赢得了正面战场的主动权

9.

公元前3世纪,罗马阿奎里亚法规定: 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以去年奴隶或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 这说明该规定(  )

A.确立了 不告不理 的原则B.是 保护人制度 的开端C.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D.蕴含着民事侵权法的精神

10.

18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妥协,帮助美国走出了濒临分裂和崩溃的困境;1803年,共和党人与联邦党人之间的妥协,化解了宪政危机,确立了美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经典意义的司法审查原则。这说明美国宪政史上(  )

A.妥协促进了共和政体的确立B.妥协是化解冲突的有效途径C.分权制衡原则是妥协的产物D.党派之争催生司法审查制度

11.

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中写道: 大萧条之前美国的失业率是3%左右,1931年是15.9%,到1939年仍停留在17.2%。……1943年,美国的失业现象基本消失。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新政调整工业生产B.新政调节农业生产C.政府兴办公共工程D.二战 需求的刺激

12.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宗旨强调:北约在坚持 集体防御 职能的同时,基于在 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 ,将 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 ,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这一宗旨(  )

A.确保了欧洲的持久和平B.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C.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D.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矛盾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 倭寇 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 隆庆开关 。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海关征收货税与船钞两项正税。额定正税之外,还有缴送、归公、行用等附加征课。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 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1843年,双方确定《海关税则》,为了征收方便,列入税则的商品基本采用从量税率。
1843年前后中国进口税率比较表

项目

1843年前税率银两

1843年后税率

银两

正税

实征

棉花每担

0298

1740

0400

每匹

0069

0373

0100

白布每匹

0285

0702

0150

棉纱每担

0483

2406

1000

双幅细布每丈

0712

1242

0150

表2  ——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隆庆开关 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进口税率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价。(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景帝以前,各级官吏多数按军功爵位高低选拔,亦有部分选自侍卫宫苑和随从皇帝的小官。汉武帝时,原来的选官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下令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各级官吏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通过考核,择优录用。尔后,又采用不受资产多少限制,依照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的办法。对那些确有才干而不肯出来作官的人,通过 征召 的方式,由汉武帝亲自召见,确实有真才实学的,即授给官职。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天下官吏百姓都可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其所长,授予职位。史称: 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坚,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董仲舒进言在长安开设太学,挑选 英俊 子弟入学读书,研读儒家经典,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公元前136年,设《诗经》《尚书》《易经》《礼经》《春秋》五经博士,专门传授经学。公元前124年,又为博士官置弟子50人,每年考试一次,学业优异的补为郎中、文学、掌故等官。从此,攻读五经成为进入仕途的必由之路,以致在当时的朝廷官吏中 多文学之士

——摘编自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20年1月,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国联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凡是在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国。行政院是国际联盟最重要的机关,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4国为其常任理事国,美国未加入。
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向国联理事会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采取行动。1933年2月,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主张既不应该维持 满洲国 的现状,也不应该恢复到 九一八 事变以前的状态,而是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日本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致使国联的调查报告书成了一纸空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顿调查团报告书》。(7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黄兴(1874—1916年),湖南省长沙人,是中国资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从小喜欢武术和军事,在两湖书院读书期间萌发了武装反清的革命思想。1903年,他在华兴会成立大会上说: 若吾辈革命,既不能借北京偷安无识之市民得以捕灭虏廷,又非可与异族之禁卫军同谋合作。则是吾人发难,只能采取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 从此走上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后来在组建军队时,他认为革命党人是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新军、会党是基本队伍。1907年以前,黄兴重在联合会党,1907年开始侧重于运动新军反正。会党和新军虽是武装起义的基本力量,但都不是资产阶级的军事队伍。故黄兴认为有建立自己正式军队的必要,并计划定名为 国民军 。为提高军队的素质,主张开展军国民教育,他多次强调: 现在以提倡尚武教育为最要 注意尚武,一以对外,一以发育身体 ,具体提出 中学以上,令学兵二年,俾军事教育普及全国,则不待养兵而全国皆兵。

——摘编自陶用舒《论黄兴的军事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