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6.2017届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40

一、单选题

1.

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 三晋之地 ,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2.

图7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3.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提出 文以明道 。这里的 可能指(  )

A.为政以德B.格物致知C.经世致用D.无为而治

4.

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B.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C.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D.官办书院数量与中央集权强化有关

5.

鸦片战争后有人记载: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毁B.商品经济开始取代自然经济C.传统手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D.中国市场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

6.

光绪二年,郭嵩焘率随员在伦敦设立了使馆。他将赴英途中的见闻记入《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该书寄到总理衙门,遭到满朝文武大臣们的攻击和漫骂,直到他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该书的遭遇反映了(  )

A.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势力强大B.洋务派主张变革中国的制度C.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阻力大D.洋务派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7.

1942年1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美国几乎放弃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所有特权,随后英国等其他的国家纷纷跟进,与中国签订了类似条约。这些条约(  )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结束B.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需要C.意味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被清除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

图8为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图,推动这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调整B.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推动C.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D.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短缺

9.

公元前430年,雅典有三分之二的公民居住在农村,四分之三的城市公民在农村拥有地产。雅典耕地缺乏,公民内部有约五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外邦人可以在雅典经商、生活、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不能购置田产、买卖房屋,因此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重要标志。这说明(  )

A.拥有土地是享有公民权的必要条件B.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C.农业和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D.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低下,农民地位较高

10.

1651年10月,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此条例(  )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B.违背了重商主义的思想C.适应了自由主义的要求D.标志着英国确立了霸权

11.

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9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12.

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  )

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690年,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1713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 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一一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宫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 康熙帝把 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 。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 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 ,他每天验看这些 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 ,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现在的故宫藏有数台计算器,就是康熙年间制造的改进型帕斯卡计算器。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而且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材料二 1666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中国科学院 、法兰西科学院的特点及这些特点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国 科学院 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 敢为天下先 的严复认为:中、西历史观方面最大的差异,莫过于中国人 好古而忽今 ,西方人则相信 力今以胜古 ;中国的危机非常严重,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内涵并能够引领中国于潮流之上的人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 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 他希望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

——摘编自严复《论世变之亟》、《原强》、《天演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主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首先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其次,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限期交由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再次,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为此引起美国的争夺,同年12月美国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影响中国外汇基金的稳定。

——摘编自《再论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6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关于日本战败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你所列的观点。(6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881年,章士钊生于湖南善化县。幼读私塾,13岁时即开始研究柳文。1900年寄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后执教于家乡私塾。1902年,受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考入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军事。次年进入上海爱国学社。任上海《苏报》主笔,连续登载反清文章并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4年,章士钊留英归国,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系统论述了 调和立国 论。认为:专制者,兽欲也。遏此兽欲,使不得充其量,以为害于人群,必赖有他力以抗之。与此同时,他一再指斥另一种极端—— 暴民专制 。他说: 往者清鼎已移,党人骤起,其所以用事,束缚驰骤卤莽灭裂之弊,随处皆有。国人乃皇皇然忧,以谓暴民终不足言治……”

——摘编自《章士钊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士钊早期经历所反映的时代特色。(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章士钊的 调和立国 论。(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