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0. 福建省宁德市2017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34

一、单选题

1.

《礼记·祭统》中记载: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由此可见,当时 鼎铭 (  )

A.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B.动摇了分封制的基础C.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加速礼乐制度的崩溃

2.

汉武帝时,拜卫青为大将军, 位在公上 ;封公孙弘为丞相, 无爵 ;授儒者孔安国为侍中, 朝廷荣之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权力重心由外朝转向内朝B.意识形态由法家变为儒家C.中枢机构从独相变为多相D.中央行政机构的职能巨变

3.

《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

4.

在中国古代社会, 人丁 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下表是关于 人丁 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这直接反映出清代(  )

年代

出现次数

/

康熙朝

120

197

雍正朝

46

354

乾隆朝

64

107

嘉庆朝

10

040

A.赋役制度的改革B.人身关系的变化C.土地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

5.

19世纪80年代,广东南海发生了机工自发捣毁裕厚昌、继昌隆及其几家丝厂的风潮。对此,当时的南海知县认为机器缫丝工厂 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夫以一家殷商之攘利,而失数万家贫户之资生……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 。这说明当时(  )

A.垄断经营不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C.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D.奖励实业的政策在地方遇阻

6.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 合法性 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 奉天承运 圣人之作 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B.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C.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D.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

7.

毛泽东认为,1935年的 一二·九 运动是 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 运动之所以是 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主要是指(  )

A.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的行动B.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C.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图谋D.宣传了中共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的抗日主张

8.

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强调: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将不是短期内的事情,而是在一个长时期内,例如至少30年,实行的根本制度。 这一指示(  )

A.有利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体现了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调整C.抑制了生产队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D.延续了经济政策的 倾路线

9.

在西方法律史上,古希腊法是一种灵活和富有弹性的制度,但它始终没能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在雅典,它既是捍卫民主最有力的武器,又是公众舆论的工具。这表明(  )

A.希腊法是西方法律的源泉B.雅典推崇法律至上的原则C.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凸显D.雅典法律从属于民主政治

10.

有西方学者指出: 政府权力扩展,新的理念使得政治变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信仰发生了变化,科学开始成为近代西方社会生活的核心,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 该学者所说的这些变革出现的深刻社会背景是(  )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宗教权威地位的不断动摇C.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11.

1933年,为了保证美国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方法与措施,罗斯福政府(  )

A.实行美元贬值策略B.建立失业保障制度C.颁布工业复兴法案D.规定紧急救济方案

12.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

时期

关系

5060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D.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有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以补官学之不足。自北宋初就名闻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中期相继复兴。之后,各地争相效法,纷纷建立书院,延聘名师硕儒,聚徒讲学。二十几年后,蔚然成风,呈鼎盛之势。南宋书院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江南之地,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为最多。特别是朱熹、陆九渊等一批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弟子都在江南地区讲学,遂使这些地区成为书院最发达之地。

——摘编自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

材料二 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从道光年间到清末,传教士在中国创办90余所教会书院,分布在30多个城市。洋务运动后,书院 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中学穷西学之源 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 。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宋书院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兴盛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书院与南宋书院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书院变革的历史影响。(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业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到1914年时,欧洲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海底铺设了516 000多公里的电缆,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1860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收入的差距约是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则增加到约7:1。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欧洲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经隋末唐初战乱,唐初人口仅为隋朝鼎盛时的1/3左右,田地大量荒芜,唐政府继续推行均田制。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各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丁老残疾各给口分田40亩,寡妻妾给30亩,如果为户主,再赠给20亩。道士、女冠、僧尼给田20至30亩。工商业者可按口分田半额授给,在狭乡则不授。亲王、贵族、官吏按血缘亲疏、爵位品级与官阶高下,授给数量不等的田土,作为永业田。有军功者给勋田。中央地方文武官吏都有职分田。公廨田供官僚机构津贴之用。口分田在法律上禁止买卖。家贫无以供葬者,卖田以买庄宅、碾铠、邸店者,自狭乡乐迁宽乡者,官吏贵族有赐田者,可以卖永业田。如系自狭乡迁宽乡者,口分田也可出卖,但已卖者,在当地不得复授。

——摘编自宋昌斌《千秋兴亡唐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推行均田制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归纳唐初实行均田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39年10月,苏联以列宁格勒距苏芬边界只有32公里,地位极不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部分领土和租借汉科半岛为海军基地,遭芬兰政府拒绝……由于苏德互不侵犯协议的签订,使德国无法向芬兰派出援兵;而德国占领挪威的行动又使法国和英国远征援救部队不能在欧洲北部边缘登陆。11月,苏联以强大的兵力越过芬兰边境,芬兰不得不在北极国内零下40度的天气中独自展开英勇的游击战。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芬兰战败求和。苏联损失更为严重:20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1600辆坦克被毁,630架飞机被击落。这使希特勒相信,苏联是一位泥足巨人,无法抵御德国以现代化武器发动的战争……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芬兰开始复始。芬军指挥官曼纳林接受了德国的大量援助,包括派往北芬兰的阿尔卑斯部队。随后,芬兰参与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行动,阻止该城市从西部获得援救物资。

——摘编自《二战期间苏联一芬兰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苏联进攻芬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苏联对芬兰采取的行动。(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16年,李宗仁参加护国军。1926年7月,李宗仁率国民革命军入湘进行北伐战争。1927年,李宗仁追随蒋介石实行清党反共。1930年3月,李宗仁与冯玉祥、阎锡山等国民党内的各派反蒋势力发动了中原大战。1937年10月,李宗仁就任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线防御战,在台儿庄地区歼敌万余人。抗战胜利后,他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他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1965年7月,他偕夫人回到北京,并发表声明: 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宗仁的主要生平活动。(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宗仁的功过。(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