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2.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17年 题数:17 浏览数:107

一、单选题

1.

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这一状况(  )

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C.使豪强地主势力崛起D.影响了人才的公正选拔

2.

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王夫之也谈到 终宋之世,文臣无殴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B.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C.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D.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

3.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B.表明租佃关系日益普遍C.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

4.

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
该图说明当时中国(  )

A.税收项目较为单一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关税税率不断提高

5.

北洋政府于1914年、1923年、1925年先后制订了三部宪法。但是,各省军政长官动辄以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这说明当时(  )

A.民主共和力量日渐消亡B.宪政的实行缺乏有利环境C.北洋政府缺乏法治观念D.君主立宪仍得到广泛支持

6.

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筹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  )

A.构建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B.均衡了中西部工业发展水平C.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

7.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  )

A.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

8.

罗马法规定,凡与罗马没有签订友好条约的国家,该国公民均不受罗马法的保护,但各国大使例外。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这反映出罗马法(  )

A.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维护罗马帝国的霸权地位D.确立了近代社会行为规范

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体现了(  )

A.人民主权原则B.权力制衡原则C.民主共和原则D.州权至上原则

10.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D.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11.

1921年12月,苏俄政府做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到了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据此可知苏俄(  )

A.修正了十月革命的奋斗目标B.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12.

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些组织的出现(  )

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B.具有鲜明的 冷战 色彩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国课早完(完粮纳税),即囊橐(粮仓)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节选自(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家庭教育起步较晚。1903年,张百熙等人编订《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强调了家庭通过现代科学的方法抚养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民国初年,广东省省长朱庆澜撰写《家庭教育》一书,书中除继承了对未成年子弟教育的优良传统外,还根据当时国民的弱点和近代国家发展的要求强调了 制苟且的教育 公德的教育 军国民的教育 等理念。南京国民政府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颁布了《家庭教育实验区设施办法》等法规积极推行家庭教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四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实验区在政治方面的目标为 了解并信仰三民主义;具有注意时事的习惯;能积极参与地方自治活动及各种民众组织 。《推行家庭教育办法》中特别规定 各级学校推行家庭教育,教职员学生均应参加,并以女教职员学生为主体,推行各项工作。此外,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在各级政府组织均应设置家庭教育组织机构,负责推行家庭教育。

——摘编自吕雯慧《略论近代政府对家庭教育的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背景。(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家庭教育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国家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01年,清政府行政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在中央,裁汰胥吏差役,归并、裁撤部分机构。在地方,裁撤河东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和滇、鄂、粤三省巡抚。同时,创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1906年9月,成立 编制馆 编纂官制,拟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司立法之责;裁汰军机处,设十一部,掌行政之事;司法之权则专属法部。守旧势力拼死反对。11月,西太后明令 军机处一切规制,著照旧行 。同时,改组中央各部,凡十一部。1907年7月,清政府谕准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将 财政及兵马之事权,悉收回于中央政府 ,遭大部分督抚反对而收效甚微。9月,清政府下谕设资政院 以立议院基础 。11月,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1910年,资政院成立。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 采取君主立宪之制 ,裁汰军机处等旧机构,原十一部调整为十部;组织首届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名,其中皇族5名,被称为皇族内阁。不到半年武昌首义爆发。其后又不到半年,清王室主动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告灭亡。

——摘编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 盟军 的名义占领了日本。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扶植日本。1949年,印度拒绝了华盛顿关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1950年10月,美泰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菲签订《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3年和1954年先后与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 东北亚防御联盟 。此外,美国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5年9月,成立了 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 ,并特意强调 武装进攻 的含义仅适用于 共产党侵略 。11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组成了巴格达条约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制定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7分)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义净(635—713),七岁入土窟寺修习佛教内典。贞观二十二年(648),正式出家为僧,先后来到佛教中心洛阳、长安,修习佛经。此时,佛教各派纷争,观点歧异,典籍记载与解释亦互不统一。高宗成亨二年(671),义净从广州出发搭乘商船远赴印度取经求法。在印度十几年间,义净向当地名僧学习经典,研究瑜伽、中观、因明、俱舍论等学,并进行佛教经典的翻译,同时考察印度佛教教规和社会习俗。大约在垂拱元年(685),义净乘船离开印度东归。归国途中,义净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书中记述了许多有关印度和南海各地的资料。武周证圣元年(695),义净回国,并带回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佛经、金刚座真容一铺和舍利三百粒。武则天对义净的归来十分重视,亲自率众人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诏命义净住在洛阳佛授寺。此后,义净先后在洛阳、长安的寺院翻译佛经。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义净圆寂,享年七十九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净取经求法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义净的贡献。(9分)

Baidu
map